第三卷 爭鋒川北 第九十章 回城(1 / 2)

幕衡朝著乞哥師的背影大聲道:“大人,不可輕敵呀,這夥賊寇絕不會這麼簡單。正麵交戰,我大軍即使得勝,恐怕也是費時耗多,且傷亡很重,如若大軍此時如若緊急行軍,賊軍必無防備……我大軍長驅直入閬中,則一戰可定勝負……”

乞哥師連頭都沒有回道:“幕先生這說的什麼話,空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本官心意已決,三軍兒郎此時已經是疲勞之師,速度已是不能再加快了。”

幕衡急道:“大人,賊首李少淵不在閬中,而是北上蒼溪而去,此乃天意大人取閬中啊。隻要我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迫圍閬中,則城中賊軍必定大亂,到那時李少淵如若率軍解圍閬中,彼軍遠來疲憊,我大軍可一舉而潰敵,那時一舉功成……如若那李少淵不來,則將軍順勢取了閬中,蒼溪地貧民少,如何能養得了數千之眾,那時……”

乞哥師回頭看著他道:“幕先生,照你你剛才所說的有幾成勝算?”

幕衡見他的話中似乎是對自己的建議頗有意動,大喜道:“足有七成勝算。”

乞哥師搖頭道:“幕先生,剛才你也說那李少淵不是易與之輩,此子能夠掀起莫大的風浪,絕不是可小覷之人,那麼幕先生現在說此舉足有七成勝算,如何不是妄言?”

“大人,這,李少淵雖則是心計狡詐之輩,然則……”他穆衡被這句話嗆的老臉通紅,齧齧語語了好一會兒。

這看在乞哥師的心中,更是堅定了他自己的看法,繼續道:“幕先生,那李少淵乃是善戰多謀之人,他北上蒼溪,又焉知不是他的陰謀……如若這果是他的一個陷阱的話,你想過這其中的後果沒有?他率賊軍主力佯裝北上,為的就是請我軍踏入他的圈套,待我大軍疲敝之際,突然揮軍殺入,倘使我軍正在攻城,其率外援為外,城中賊軍為內應,內外夾擊之下,我大軍恐無一戰之力啊。所以此舉甚為凶險,本官身為大軍主帥,不能夠莽撞行事。”

幕衡依依不饒道:“大人三思啊,行軍用兵之道,哪有十成把握之事,但凡名將用兵者,無一不是險中求勝。以大人言語,莫不是欲效那宋襄公迂腐之戰論?”

春秋之時,宋國國君想要爭奪天下的霸主之位。不顧國小民窮之現狀,強行與楚國開戰,又不顧不下的多次勸阻,以仁義為借口,拒絕在楚軍半渡和派軍列陣之時,進攻楚軍。結果被楚軍殺得大敗,本人也受了傷,不久也鬱鬱而終。這個典故說的是宋襄公的迂腐不堪,用兵打仗還遵從所謂的仁義,頗具諷刺之意。

乞哥師雖說是蒙古人,可是他對漢家文化十分推崇,平日裏也多與幕僚文士討論辭賦,要不然也不會對這個叫幕衡的漢人如此禮遇。如果是其他的蒙古貴族的話,早就不待見他了。這個典故他如何不知,知道他是在說自己迂腐無能,此時臉上青一陣白一陣。

那幕衡一語失言,知道自己失了禮數,不過他為人耿直,說話不懂得拐彎抹角,此時還加了一句:“大人,三思啊,假如大軍逡巡不進,則失去了先機啊,到那時賊軍以逸待勞,我大軍便……”

那邊乞哥師對他的言辭不遜本來還不想計較的,聽了他的這句話,當真是心頭火氣,冷笑道:“我大軍穩紮穩打,如何便是逡巡不進了,幕先生,你乃是一文人,莫要忘了,此間還是本官做主,輪不到你指手畫腳。先生還是管好自己嘴吧,其他的是不用先生操心了。”

幕衡愣了,乞哥師平日對自己也算是禮遇有加,從沒有如此對他說話過,萬萬沒有想到他會說出這番話來。

乞哥師冷言道:“後軍轉運輜重數目頗大,行軍百戶不能察,急需一名精明強幹之能吏行事。先生精通經史,算數之學想必不在話下,此事就有勞先生了。”

“大人……”

“幕先生。”

隨著乞哥師那閃爍著陰冷的目光,幕衡隻得歎了口氣道:“幕衡謹遵鈞令。”

他是憂心忡忡走出馬車的,滿肚子心事,腳下都不看路,一個不注意,從馬車上下來是差點一腳踏空。旁邊的蒙古扈從都幸災樂禍看著他,也無人上前扶他一把。他們本來在成都花天酒地的,日子不知道過的有多舒坦,遵令出兵是不得已而為之,抗命是萬萬不敢的。而這幕衡一味在平章麵前進言讓他們加快速度,強行軍,早惹得這般大兵不待見了。要不是顧忌著他是平章大人的心腹幕僚,早就揍他了。

蒙古人便是尊貴無上的老爺,是長生天的兒郎,什麼時候容得你這個漢蠻子在這裏對俺們指手畫腳了。剛才馬車內的爭論,他們如何沒有聽明白,此時都樂意看著漢蠻子的笑話。一邊還在埋怨,平章大人怎麼不把這討厭的漢人給趕走呢,此等下賤的漢蠻,怎能夠參與這軍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