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心建造精舍,這不是金錢布施而是法寶布施。有的人布施是為了五欲之樂,有的人是祈求名利。但是你卻為了能讓眾生得到法樂和解脫而布施精舍,可見你已經沒有了愚癡愛執的心。好吧!你趕快回去籌備吧,早日動工興建,完工後就立刻通知我,我一定會帶弟子如約前往。”
須達多長者見佛陀已經答應了,很高興,便頂禮告退。第二天,他辦完私事,馬上便返回了舍衛城。須達多長者回到舍衛城後,每天四處勘察,希望能趕快找到一個建造精舍的理想地點。但是,看了好多地方,都不滿意,隻有隻陀太子的一座園林,山清水秀,林密花香,環境幽美寂靜,是一個合適的地方。
雖然理想的地點已經找到,但須達多長者卻很煩惱。因為這座園林是隻陀太子所有的,太子喜歡的東西,怎麼會隨便讓給別人?再說了,太子是未來王位的繼承人,再多的錢也未必能打動他的心。
該怎麼辦?須達多長者想來想去,隻好硬著頭皮去見太子,希望能說服太子把地方讓給他。他對太子說:“太子,我想您一定聽說過我們印度已經出現了一位偉大的佛陀吧!他是大覺的智者、真理的明燈,我想邀請他前來我國講道,好讓我國人民能有機會承受他的法益,永離生死苦惱,進入清淨快樂的境界。
“佛陀弟子眾多,需要一個合適廣大的地方。我本打算建立一座甘露的寶殿,以便供養佛陀和他的弟子,但是找遍了舍衛城,始終沒發現一處合適的地點。我想冒昧地請求太子,能否把您那座最適合佛陀講法的園林出讓給我,使佛光早日降臨我國?如果您願意的話,請您出個價錢,我一定遵辦。”
這位隻陀太子聽是聽過關於佛陀的事跡,但是佛陀到底有多偉大,他還是了解不深,所以對須達多的請求深感為難。如果答應的話,堂堂太子把心愛的東西賣給別人有傷麵子;如果拒絕的話,又礙於這位受人尊敬的長者的情麵。
太子沉吟了好一會兒,半開玩笑似的對須達多說:“給孤獨長者,你一定知道那座園林是我的心愛之物,實在舍不得出讓。如果你真有誠心想要買下來的話,除非用黃金鋪滿整座園林,否則我決不答應。”
用相等麵積的黃金交換這座園林,太子的目的是讓須達多長者斷了這個念頭,以免當麵拒絕,傷感情。須達多長者當然明白太子的心意,他怕太子會後悔,便立刻一口答應,然後吩咐家人派車到庫房裏取黃金。
太子見須達多長者來如此誠懇,深受感動。他對須達多長者說:“我的園林土地決定讓售給你,園裏的所有花草樹木請允許我布施給佛陀,表示我的一片心意。”
給孤獨長者滿心歡喜,回家拿了幾件隨身衣物便連夜趕往摩竭陀國的竹林精舍,把選地經過向佛陀敘述了一番,並請求佛陀指派弟子到舍衛城去設計精舍及督促工程的進行。
佛陀對給孤獨長者的熱忱極表欣慰,他慈祥地看著須達多說:“發心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精舍就叫‘隻樹給孤獨園’吧,我叫舍利弗去計劃一切。”
隻園精舍的工程進行得很順利,在舍利弗的指導及給孤獨的全力支援下,很快便完成了。這座精舍的莊嚴堂皇遠勝過了竹林精舍,住房寢室有幾百間,禮堂、講堂、集會所、休養室、盥洗室、讀書閱覽室、儲藏室、運動場等都很齊備。
同時,給孤獨長者誠摯供養佛陀的事跡傳遍了全國,人人敬仰,讚佩不已。但是有少數外道卻心生嫉妒,他們準備集會商討,與佛教展開一次辯論會,希望能把佛教扳倒,讓給孤獨長者醒悟過來。
給孤獨長者把外道們的意見據實告訴了舍利弗。舍利弗聽後,非常高興,他知道這正是宣揚佛陀言敘的最好機會,於是便與他們約定了辯論的時間和地點。
激辯的那一天終於到來,台上坐滿了外道的發言人,而佛教的主辯者卻隻有舍利弗一人。
舍利弗原本是外道的領袖,後來因皈依在正覺的佛陀座下,成了佛陀座下智慧第一的弟子。他對世俗的一切學術典籍都有涉獵,精通一切外道的典籍和儀規,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有名的學者和雄辯家,他秉承優良的傳統,也是當時全印度著名的論客。
辯論的結果可想而知,外道輸了,他們倒也認輸,並且願意接受真理,都願意在舍利弗的引導下,皈依佛陀。佛陀知道機緣已到,便帶領弟子前來舍衛城,從此北方也有了宣揚佛法的根據地。
坐落在舍衛城的隻園精舍,清靜幽美,如同人間仙境。園中花木鬱蔥,流水淙淙,精舍更是建築得莊嚴堂皇,寬敞舒適,佛陀和弟子們便在此安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