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舍城中有一位首羅長者,因受佛陀度化,準備承辦一個盛大的齋宴,請佛陀到他家中受供。

首羅長者有一位好友須達多,住在北方的舍衛城,這一次特地從舍衛城趕來為他的七兒子向首羅長者的千金求婚。他看到首羅長者家中的仆人都忙著到處打掃,府上張燈結彩,似乎有什麼喜事或是有貴賓要來,他很訝異地問首羅長者:“府上的人忙忙碌碌,喜氣洋洋,是不是哪位少爺要完婚?”

“不,是佛陀明天要帶領他的弟子到舍下來受供,現在已經到了寒林,所以我們正忙著清掃布置。你來得正好,明天就可以見著這位大覺者了。”

當天晚上,須達多長者躺在床上回味著首羅長者的話。他想,救世主佛陀到底是個怎樣的偉大人物,好友首羅長者竟如此隆重地接待?心裏想著,睡不著,他便悄悄起身,走向寒林,希望能見到佛陀,見不到佛陀,哪怕見見他的弟子也好啊!

走著走著,他忽然看見前麵好像有個人獨自在月光下散步,他輕輕地走上前去。在皎潔的月光下,對方威儀的神采清晰地映入他的眼簾,他不自覺地走上前去,跪下來恭敬地問:“您就是偉大的佛陀吧?我看到您的相好與眾不同。”

“是的,我就是佛陀,你是從外地來的?叫什麼名字?”

“我叫須達多,家住舍衛城。因家中略有資產,平時經常救濟貧窮、孤獨的人,所以人家都喊我‘給孤獨’。”須達多說完後,便抬頭仰視佛陀。他看見佛陀完美的人格與威儀,遠超過他的想象,他還看見佛陀身後放射著耀眼的金光。

佛陀在潔白的月光下為須達多說法:“給孤獨,你有純潔的信仰、踴躍聽聞正法的決心,所以我很高興能為你說法。你家財億萬,喜歡施惠救濟窮人,你善用錢財,不為財物所役使,如此高超的德行,實在很難得!你布施,是為了祈求人天福報,但是你要知道人天福報並不是安穩寂靜解脫的勝境,如果丟不掉‘我執’,那你的樂就不能長久。

“布施方式有很多種,除了財物布施外,還有心施、精進施、時施、寂靜施、無畏施等,這才是莊嚴德行的法門,才能走上自由光明的解脫大道。”

須達多長者恭敬地回答:“聽您的啟示,讓我對布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過去我隻求短暫的人天福報,但現在感覺沉在心頭的迷妄烏雲已被一陣清風吹得無影無蹤。不過我還有一個疑問,我們都崇奉自在天神,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自在天神所造,如果說天福是短暫的,那自在天神又如何控製世間呢?”

“給孤獨,所謂的自在天神創造了世間的一切都是愚癡的邪說。如果真的有天神可以創造一切的話,那為什麼世間到處充滿了罪惡,隨時會出現各種災難?如果真的有天神創造世界,就不應該有六道輪轉的生死,生了就不該滅,成就了就不應該壞。天神如果能夠創造一切,那人們就不必工作,自會有天神賜予飲食、衣服及一切所需。人們有痛苦煩惱的時候,也不應該怨天,因為自在天神能夠控製一切。但事實上,人們一遇到煩惱,多半會怨天,自在天神既然能創造一切、控製一切,人們為什麼還要怨恨他呢?

“如果真的有自在天神的話,就不應該有勞作,因為勞作就會疲勞,既然疲勞了就不能稱之為自在。如果說這是自在天神無心而作,那這樣的行為與幼童有何差別?如果說是有心而作,既然心中有事,又怎麼能說是自在呢?

“給孤獨,我可以告訴你,無論苦與樂,都是眾生自己所做的結果,一切都是有因果關係的。諸法都是因緣而生,絕非自在天神所為。”

須達多長者聽後,歡欣異常。他對佛陀說:“我現在恍然覺悟了,知道了自己往日的錯誤,心中很感激也很興奮,我願意皈依座前。此外,我還有個請求,我的國家俱薩羅,土地廣闊,民情淳樸。國王波斯匿王是師子族的後裔,他宅心仁厚,愛護百姓,深受人民的擁戴。舍衛城離佛陀的祖國也不是很遠,我想請佛陀到舍衛城去說法。衣服、飲食、住宿等都由我供養,請求佛陀答應。”

佛陀沉思了一會兒,然後微笑著對須達多長者說:“我本就想到北方去,可現在我的弟子眾多,能夠找到一個廣大的場所容納這麼多人嗎?”

“佛陀請放心,我可以在舍衛城建立一所與竹林精舍同樣規模的精舍。請求佛陀憐愛我國愚昧的眾生,帶領您的弟子一同前往。”

“給孤獨,你善心大發,廣行布施,沒有貪欲的執著,你的心能夠與真理結合,你可以做人間的模範了。你樂善好施,因為你知道世間無常的火會燃燒你的寶庫。廣儲錢財絕不是正道,能把財物拿來濟世利人,才是真正的儲寶。布施雖然是助人,但也是為自己。不要過分貪圖錢財,過著合理的經濟生活,才會生起慈悲恭敬的心,嫉妒和傲慢的邪執才會消除。這就是布施的力、解脫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