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毗娑羅王聽了沸伽羅婆羅的現身說法,感動、讚歎不已。他恭敬而誠懇地轉向佛陀說:“佛陀,聽了沸伽羅婆羅的一番敘述,我對佛法的精妙略有認識。佛陀能否對我們這些缺乏慧根的人,再講述一些我們能夠領受的法語?”
佛陀點頭應允,以慈悲莊嚴的神態對頻毗娑羅王說:“好,我現在就說說關於我們身體方麵的事情。我們身體上的眼、耳、鼻、舌、身、意等一切作用與活動,都是生死、起滅的原因。如果我們能解了生死,就不會執著,對一切法會生起平等的觀念,因為認識到我們自身的真相。這個真相便是所謂的無常之相。當然想要洞悉這無常之相,也不是容易之事,因為人有意識存在,有意識就能生出各種欲望,欲望、肉體、心都是有生有滅的,都不能常住。
“大王,您應該知道我們的身體也是無常。如果一個人明白了一切都是無常、不定、虛假、空幻的,那麼就沒有‘我’的迷妄,沒有‘我所有’的束縛。明白‘我’是無常,‘我所有’是虛假,沒有‘我’和‘我所有’就不會有苦惱,就不會受其束縛。能夠明白這一點,就能找到一個清淨的去處,一個解脫的地方。”
對於佛陀從大智覺海中流露出的法語,頻毗娑羅王還是不能深入了解,所以疑惑地反問說:“佛陀,您說沒有‘我’,那所謂的果報由哪一個來受呢?”
佛陀又深入淺出地解釋說:“果報依然是眾生來受,但是要受的果報,也是如幻的。大王,您應該為自己的幸福打算呢,還是應該為人民的幸福打算呢?您應該為自己的不幸著想呢,還是應該為人民的不幸著想呢?
“當我們的心與境相遇時,這隻是空與空的聚合。就好比石頭相碰時可以迸出火花,火花是石頭的本質嗎?以此類推,就可以說明一切。由於心與境相遇後的六識,因此那不如意的煩惱之‘我’就會生起那老、病、死的循環。貪、瞋、癡的無明,都是源於‘我’。如同石塊相碰,有時有火花,有時卻沒有,但是如果石塊不相碰,那絕生不出火花。
“大王,我是經過多年修行,才明白了這一切。離開‘我執’,實在不容易;如果離不開‘我執’,那是愚癡、顛倒、錯誤的。忘了‘我’為了一切眾生,忘了我及一切眾生進入不動心的境界,把心擴大到與宇宙一體時,這才是人間本來的實相,那個地方也沒有生死。”
頻毗娑羅王和所有的臣屬聽眾,聽過佛陀的一番開示後,愚昧的心頓感清涼,歡喜無比,甚至感動流淚,他們都皈依了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