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太子戰勝了惡魔,誌願更加堅定,心中平靜,他深深地進入了三昧(佛家語,也稱三摩地)的禪定境界中,達到了無想無念的境界。一個嶄新的世界即將呈現在他的眼前。

一天黎明之前,太子抬頭看見了天上明亮的星星,頓然大徹大悟,成就了無上正覺。相傳這時他35歲,已經知道自己在及其久遠的時候生在什麼地方、叫什麼名字、做過什麼事。幾百萬年前生死往來的曆史,他都能了然於心。

他覺悟到自己和一切眾生,從很久以前便在生死界中亂轉,有時做人父母,有時做人兒女,有時做人師長,有時為人弟子,彼此之間都有著因緣牽連的關係。但是人們卻被現實所迷,不知道別人都曾經做過他們的眷屬,整天被名利所束縛,不顧念他人。太子因為這一切冤親平等的真理生起大悲心腸,不覺涔涔淚下。此刻他對一切事理都有了正確了解,他感到生死本為不二,沒有執著於此的必要。太子的心靈和生命都已明顯擴大,可以說,他已經與宇宙同化了。

他現在感覺一切煩惱都是不可思議,人幹嗎要有那麼多的煩惱,他自己心裏已經很明了,為此他不禁歡欣雀躍起來。他知道自己已經證得正覺,他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地點,忘記了一切,這一切對他來說都沒有分別,這就是正覺,這就是解脫。

他不再是太子,而是佛陀(梵語,簡稱佛,是覺者或智者的意思)了。

已經開悟的佛陀附帶證得的五眼、六通。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即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

佛陀察看整個世間,知道一切眾生都在六道輪回的生死大海中輪轉,不覺生起無比的慈悲之心。六道眾生(佛家所稱的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間、天上)終日過著虛假不實的生活,有善的,有惡的,有清淨的,有不清淨的,到了命終,又隨著各自的作為,在六道中受著各種不同的苦或樂的果報。

佛陀悟到的是緣起的正法。他仔細觀察這個世界,流轉的經過是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流轉的主體是苦。由該主體展開,所以便有了生、老、病、死的現象。

人為什麼會老、會死?因為有“生”,所以有老與死。那生是從何而起?這是由於一切善惡行為所產生的結果,而不是什麼天神所造,生沒有自體。所以,生並不是沒有原因,生的原因就是行為的“有”業,因行為的有業而生出“取”來,好比有柴薪才能燃起火來。那柴薪又是從何而來?這是由“愛”而生,好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樣。愛又從何而來?是由“受”而生,就像痛苦時需要安樂,饑餓時需要飲食,所以對周圍的一切便生出愛來,受是愛的原因。受又從哪裏來?它是從“觸”而生,苦與樂的感受,都是因為有觸,有觸才能感覺出來。觸是從哪裏生的呢?它是從人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入”(又稱六根)而生,如果盲人或者聾子就不能生起完全的六入。六入從哪裏生呢?是由“名色”而來,名色就像是芽,六入好比莖葉,芽可以成為莖葉。那什麼是名色的根源?它的根源是“識”,識是生出名色之芽的種子。但有時候,識是從名色生的,也有時候,名色是從識生的。就像人有時候坐在車上,有時候則推著車前進,也有時,人與車同時前進。識是從名色而生,名色是從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展開的。這其中還有一種作用是“行”,行的根結在哪裏呢?這就是所謂的“無明”,也就是生死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