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本想讓我馬上繼承王位,治理迦毗羅衛國,但是我想到的是老、病、死的可怕和痛苦,希望能消除這痛苦求得真正的解脫,所以才舍棄了王位和對家人的親情斷然離宮。決心既已下定,怎麼能再回到五欲的深淵裏去呢?我身在荒郊野外,不害怕毒蛇猛獸,不躲避風霜雨雪,唯獨怕被這五欲所縛!
我一想到五欲之賊能劫奪人的功德法財,就不由得戰栗起來。五欲隻能迷惑人們於一時,它終究是虛偽不實的東西,也是人們接近真理的最大障礙。
苦行者為了追求天界的快樂而在人間苦苦修行,可見天界的快樂也是招苦之因,何況人間這短暫的歡樂呢?恣情縱欲永無止境,隻會增長人的貪念,永遠難以滿足。世間最可怕的是貪欲,但人們仍陷溺其中不能自拔,隻有智慧超凡的人,才知道五欲之可畏。明白這個道理的智者,才不會招致痛苦。
曆代帝王統領四海,權霸天下,穿綾羅綢緞,吃山珍海味,身邊美女如雲,庫房裏財寶如山。但他們卻有一件事始終無法滿足,那就是長生不老。試想,人的貪欲會有滿足的時候嗎?
尊貴的王位、廣闊的領土、珍貴的珠寶、絕色的佳麗……這一切最容易招致怨憎和嫉妒。人與人間的鉤心鬥角,國與國間的戰爭不息,不都是為這些而引起的嗎?世間的權勢、財寶,在我看來,就如同臭不可聞的腐肉,但鳥類和群狗卻爭相競食,並視為珍食佳肴呢!大王,承您美意要把國土分讓給我,我隻能有違您的隆情厚愛了!
世間那些追逐名利的愚癡之人很可憐,貪念攻心而終生受苦,一刻不得安樂。貪欲如同毒蟒,我不敢靠近,以免被它吞噬。既然我已經遠離,怎麼能再去接近它呢?請大王諒解。
苦行林中的苦行者一心貪求天界福樂,不惜把身體投入涼水、火焰中,或是坐在懸岩上修行,這種行徑白白讓身體受苦而毫無益處。當年阿修羅王的兩位王子,在父王駕崩後,為爭奪王位、財寶,兄弟之間互相殘殺,結果雙雙身亡,這不都是由於貪欲所致嗎?
魚兒因貪餌而上鉤,野獸因貪食而落入陷阱,世間眾生有多少都是為貪欲而身亡!饑則食,渴則飲,本來就是為了擺脫痛苦的,如果太執著,飲食過量,反而會讓身體受害。
人世間的事,苦樂未定。就如同衣服,天冷可以禦寒,天熱又覺累贅;夏夜看月光清涼如水,嚴冬又感寒冷難耐。由此可見,人世間的地、水、火、風、色、香、味、觸等八法,也不是常往不變的。
身居王位的人,沉於五欲之樂。舍棄王位,卻有悠閑自在之樂,所以我舍欲念、斷恩愛,身披袈裟,托缽乞食,過起了現在這種安逸自在的生活,免得將來墮入惡道。這樣我能得到兩個世界的安樂,甚至更多。
大家都勸我等老年後再出家,可是老年人體力已衰,再沒有年輕人的雄心壯誌,而且死神隨時都會降臨。我認為,求生滅之法,是不分少長老幼的。我遠道而來,就是要求取真正的解脫之道。我聽說有位智者叫阿羅邏迦蘭仙人,我正要去向他求教。我非常感謝大王的厚愛,也希望您能善護百姓,布正法於大眾,祝貴國風調雨順,國祚綿長。
太子的一番話,讓頻毗娑羅王滿心歡喜,讚歎不已。他合掌拜謝道:“您是我所見過的稀有的求道者,但願您早日獲得正法以遂心願。到時候,可否先來度我?”
太子知道他是一位不凡的國王,於是恭敬地回答:“那是當然,我一定不負您的囑咐。”
頻毗娑羅王率領臣下作禮告退,太子也起身向頻陀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