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遊戲:奴役全球的資本化危機74(1 / 2)

第10章 資本市場在玩一場掠奪遊戲 誰需要上市發行股票

讓我們回到資本市場誕生之初的那些年代。

誰需要公開發行股票融資,最初肯定是那些市場前景好、發展預期明確,但生產經營因臨時缺錢而受阻的公司。這些公司的承諾是:我現在缺錢,但我的公司前景好,這點你是知道的。你買我的股票,我肯定能賺到錢,你未來獲得的利潤一定是豐厚的。最初的交易所主要是服務上市公司的。那時的交易所隻不過是一個從事融資服務的商人:你想來我這裏掛牌融資,我提供場地和服務。至於公司的發展預期,不需要交易所來把握,它也未必能把握得住。當時交易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在交易所掛牌融資的公司不能拿到錢就卷款而逃,交易所要防止這樣的醜聞發生,並且要作出承諾。如果有不軌公司利用交易所這個平台融資後卷款而逃,那交易所還有什麼誠信?這種事一旦發生,再讓投資者到交易所買股票就不那麼好辦了,這同樣是有願望發行股票而尚未發行的公司不希望發生的。這是資本市場早期的情況,是以利潤和誠信為支撐的初始狀態。

400年以後的今天,我們再來審視公司發行股票的行為,觀念已不再停留在股份製的初始狀態了。什麼樣的公司可以發行股票?條件應該是下麵這些:

一是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著優良的品質,產品或服務本身是獨具的;二是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著與眾不同的品質,是同類中的佼佼者;三是公司的產品或服務市場需求廣闊,不擴大生產或服務就供不應求;四是公司當下或並不太長遠的將來缺少規模擴張的錢。這四個條件,一二兩條具備一條即可,其他兩條應該完全具備。

那麼,這些條件誰來判斷呢?這就是市場。對於生產性公司來說,市場就是商人和消費者;對於服務性公司來說,市場主要是消費者。證券交易所是市場的代表,也是市場的組成要素,當公司有上市需求時,需要向交易所申請,交易所依照條件審查它可不可以公開發行股票。當然,這其中還要有會計師事務所的財務審計,還要有保薦或擔保人,還要有負責任的市場執法監督機構。這是資本市場的理想狀態。這種理想狀態在市場經濟國家還從未出現過,在中國這樣的不完全市場經濟國家,證券交易所官辦的環境下更是沒有出現過。

400年以後的今天,我們看到,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想上市,其中大部分都不符合上麵所說的條件。這些公司中有很多並不缺錢,但是他們都想擴張,也就是“做大做強”。

今天,公司上市已經沒有了行業和身份限製,餐飲公司、婚介公司、美容公司都上市了,最近又有經濟學家提出足浴公司也可以上市。什麼行業的公司能上市固然不應該有什麼定法,問題是,很多公司其實本來不缺錢。這些並不缺錢的公司本來做得好好的,有一天突然聽說上市可以圈到很多錢,可以成為更大的企業,老板可以變成董事長或執行總裁,於是就有了上市的動機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