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張瑞敏的“第三隻眼睛”
隨著競爭力度的一點點增強,企業發展的風險也越來越大。為在競爭中取勝,作為企業的領導人必須著眼於未來,以自己的超前思維製勝未來。
傑出人士張瑞敏說:“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條件下,我認為,企業必須有3隻眼睛,隻有兩隻不行。而且第三隻眼睛尤為重要,用它來盯住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抓住機遇,不僅是國內市場改革開放的機遇,還是世界經濟的大機遇。”
有一個流傳甚廣的關於鞋類推銷員的故事。兩位推銷員到非洲的窮山僻壤推銷鞋,傳回的報告觀點大相徑庭。一位說,當地土著人根本不穿鞋,銷售無望,絕對沒有市場;另一位說,土人從不穿鞋,未來潛力不可估量,我們能獨占市場。兩種觀點體現出兩種思維方式、兩種看問題的角度,由此分出抓機遇的眼力和水平的高下。
機遇稍縱即逝,隻為具有超前思維的人而準備。張瑞敏說,海爾現在還能生存,就是因為具備識別機遇的眼力和抓住機遇超前發展的思維。他認為,搞好企業要悟出一個觀念,確立一個思路,把握好一個“度”數。如果哪一天海爾沒有了別人還考慮不到的角度和思路,恐怕也就是企業走下坡路之時。
關於抓機遇,張瑞敏有一個著名的“三隻眼”理論,這是他多年以來的經驗之談:“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時期,企業家隻有兩隻眼睛不行,必須要有三隻眼睛。要用一隻眼睛盯住內部管理,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另一隻眼睛盯住市場變化,策劃創新行為;第三隻眼睛用來盯住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以便抓住機遇超前發展。”
“三隻眼”理論有鮮明的超前思維的時代特征。張瑞敏說,這一理論主要是說明企業如何把握各種變化,抓住各種機遇。計劃經濟時候企業隻需有一隻眼盯著政府,按指令辦事就可以了。市場經濟發展成熟後隻需要有兩隻眼,一隻盯著內部員工,保證最高的工作效率,另一隻眼盯著市場,盯著用戶,以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而在中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特定時期,企業必須有三隻眼,盯政策和政府的第三隻眼尤其重要,不然許多機遇就會失之交臂,企業悔之無及。張瑞敏就是“長了3隻眼睛”的企業家,具有超前思維意識的指揮官,富於創新精神的設計師。他在指揮廣大員工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抓住了各種稍縱即逝的機遇,發展海爾,壯大海爾。
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期間指出:“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鄧小平同誌的講話,使“長了3隻眼睛”具有超前思維的張瑞敏看到了中國經濟要大發展的前景。他叮囑自己:絕不能錯過時機。因此,在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海爾馬上采取行動,僅用了2個月的時間就從銀行爭取下來了大額貸款。當年6月份,張瑞敏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果斷地用較低的價格在青島市高科技工業園買下了720畝土地,決定籌建中國最大的成片開發的家電生產基地——海爾工業園。在建設海爾工業園的過程中海爾遇到好幾次挫折,買地後不到一個月,國家要求銀行采取壓縮貸款的政策,也就是說如果晚兩個月,海爾就不可能拿到貸款買地了。貸款到2.4億的時候,海爾從銀行就拿不到錢了。正巧,運作了8個多月的海爾股票上市了,共籌集資金3.69億元人民幣,解決了海爾工業園建設的後續資金問題。
1992年11月16日,海爾工業園這項浩大的工程項目破土動工。在建設過程中,海爾采取了邊設計、邊建設、邊投產、邊受益的方式。到1995年初第一期工程完工時,建築麵積完成16萬平方米,此時,70%的投資已經償還。分體式空調器、與日本三菱重工合資的櫃式空調器、與意大利梅羅尼合作的滾筒式洗衣機、與意大利合作的商用展示櫃等生產線和專為上述工程配套的大型精密工裝基地先後竣工投產,海爾中心大樓、公用設施等也先後投入使用,使海爾的生產手段更加先進,使聯合艦隊的裝備更加精良,實力更加雄厚。1999年,海爾集團又分別在青島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征地800畝、在海爾工業園西側征地160畝建立了海爾開發區工業園、海爾信息產業園。1999年4月30日,海爾更是走出國門,在世界上最發達的美國的南卡羅來納州建立了美國海爾工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