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形之下,上麵所說的兩種人的注意目標恰好相反。樂觀的人所注意的是順利的機遇、談話之中有趣的部分、精製的佳肴、美味的好酒、晴朗的天氣等等,同時心情舒暢,盡情享受;而悲觀的人所想的和所談的卻隻是壞的一麵,因此他們永遠都感到怏怏不樂,因此他們的言論在社交場所大煞風景,個別的人還會得罪許多人,以致於他們到處與別人都顯得格格不入。如果這種性情是天生的,那麼對於這些怏怏不樂的人倒是應該憐憫。但是那種吹毛求疵令人厭惡的脾氣,也許根本是從模仿而來,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習慣。這種惡習雖然隻是一種態度,一種心理行為,但是它卻會造成終生的嚴重後果,給人帶來真正的悲哀與不幸。因為他們得罪了大家,大家誰也不會喜歡他們,至多以極平常的禮貌和敬意跟他們敷衍,有時甚至連極平常的禮貌和敬意都談不到。他們就因此而常常感到氣憤,又會因此而引起種種爭執。他們如果想改變地位或增加財富,別人誰也不會希望他們成功,沒有人願意為成全他們的抱負而出力或出言。如果他們遭受到公眾的責難或羞辱,也沒有人願意為他們的過失辯護或予以原諒;許多人還會誇大其辭地同聲攻擊,把他們罵得體無完膚。如果這些人不願意矯正惡習,不肯遷就,不喜歡一切別人認為可愛的東西,而總是在怨天尤人,自尋煩惱,那麼大家就會避免與其交往。因為這種人總是難以和人相處。一旦我們發現自己被牽扯在他們的爭吵中時,我們將會感到極大的煩惱與痛苦。
假如悲觀的人能夠知道他們的惡習對於他們一生的幸福以及別人都產生了不良的影響,那麼即使這種惡習已經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也還是可以矯正的。
知足之道,就是能夠感到至少某日某時的生活是美好的平衡的思維。而這種平衡的思維的境界往往是非常簡單的。
如果我們能養成寬容的、讚美好事而不計較壞事的胸懷,學會用平衡的思維去審視問題,我們就可以變得更加樂觀愉快。法國的名作家蒙田就曾說過:“世上最樂觀的事,就是快樂的思想;偉大的人生藝術,就是盡量有快樂的思想。”有寬容的胸懷,才能使人充滿樂觀的思想,使人覺得生之美麗與充滿希望,而這種感覺,能使我們的性格更健康,更正常。並且,樂觀的個性還像笑容一樣,是能夠相互傳染的。如果你的朋友能以樂觀的態度應付人生的一切難題,你必定會受到影響,而你的態度又會影響你的另外一些朋友。樂觀的種子一經撒出,就沒有什麼是糾結不清,不可解決的了。
平凡而又簡單、瑣碎而又忙碌的生活中,永遠蘊藏著美麗與快樂,隻要你給自己一點耐心,一點童心,一點平衡的思維。忙碌的現代人,常常在不知不覺中讓工作成了自我肯定和歡樂生活的無形枷鎖。他們沒有辦法停下來對自己說:瞧,我看到了風景從一棵樹梢掠過,吹向另一棵樹,那是我以前過濾掉的生活,現在,我把它拾回來了。
每天在你的周圍尋找幽默和快樂,讓能夠帶來輕鬆愉快的事情圍繞著你。在辦公室裏擺放幾張難忘假日的照片,海上遊泳衝浪的照片,或是戴著太陽鏡的小狗的滑稽照片。這些照片可以使你經常能以愉快的心情,回味那些輕鬆浪漫的休閑時光,可以使你在日常的工作中得到片刻的休息。
林肯說過:“你想讓自己有多快樂,你就會有多快樂。”如果你在上下班的時候遇到交通阻塞,你可以假裝自己正處於電視連續劇中,看看別人在你的節目中有何表演,這樣的練習可以讓歡樂取代焦慮和壓力。公交車上碰到一位陌生的老者,他坐在靠窗的位子上,眼睛明亮有神。有意思的是,老者對窗外一切視而不見,卻喜歡看車內的人。他看著他們的臉,有一點好奇,有一點天真,就是沒有常掛在成人臉上的戒備、漠然和自以為是。他就那麼天真地看著,像一個頑皮的孩童,讓被看的人不忍對孩子嗔怒。有時候看一眼老人的天真也會令你愉悅,隻是在不太寬鬆的車廂裏,你注意到了嗎?
學會對自己微笑。人與人之間最短的距離是一個被分享的微笑,即使就你一個人笑。一旦你學會了這一點,生活將變得更輕鬆美好,你周圍的人將會喜歡你,因為人們願意和一個麵帶微笑的人打成一片。
養成一種快樂、健康的心態,然後去做你所擱下的工作,你會發現,你的熱情和快樂會感染別人。
下次出門去上班,不知道這一天怎樣過時,先別擔憂。你可以下定決心,采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去處事待人,就嚐試這麼一天。心境平衡點,積極樂觀一點,你也許會使自己的所作所為有所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