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有一個有錢人,每天早上經過一個豆腐坊時,都能聽到屋裏傳出愉快的歌聲。這天,他忍不住走進豆腐坊,看到一對小夫妻正在辛勤勞作。
富人惻隱之心大發,說:“你們這樣辛苦,隻能唱歌消煩,我願意幫助你們,讓你們過上真正快樂的生活。”說完,放下了一大筆錢,送給小夫婦。這天夜裏,富人躺在床上想:“這小夫婦不用再辛辛苦苦做豆腐了,他們的歌聲會更響亮的。”第二天一早,富人又經過豆腐坊,卻沒有聽到小夫妻倆的歌聲。他想,他們可能激動得一夜沒睡好,今天要睡懶覺了。”但第二天、第三天,還是沒有歌聲。富人好奇怪。就在這時,那做豆腐的男的出來了,拿著那些錢,見了富人,便急忙說道:
“先生,我正要去找你,還你的錢。”
富人問:“為什麼?”
年輕的豆腐師傅說:“在沒有這些錢時,我們每天做豆腐,雖然辛苦,但心裏非常踏實。自從拿了這一筆錢,我和妻子反而不知如何是好了——我們還要做豆腐嗎?不做豆腐,那我們的快樂在哪裏呢?如果還做豆腐,我們就能養活自己,要這麼多錢做什麼呢?放在屋裏,又怕它丟了;做大買賣,我們又沒有那個能力和興趣。所以還是還給你吧!”
富人非常不理解,但還是收回了錢。第二天,當他再次經過豆腐坊時,聽到裏邊又傳出了小夫婦的歌聲。
這對夫婦的歌聲給那些一味追求財富的心靈一個啟示:快樂是比金錢還寶貴的東西。對於金錢,你隻有以平衡的思維去麵對它,這些金錢才會有意義,你也才會擁有快樂的人生。
3.悲觀和樂觀
生活中,很多人不快樂是因為他們永不知足,不能以平衡的心態去對待一切。傑出人士在麵對生命中的挫折時總是能找到一個平衡的交點以樂觀的心態去審視它。
俄國傑出作家契訶夫對知足常樂有深刻的體會,他說:“為了讓內心不斷感到幸福,甚至在憂傷悲愁的時候也不變,那就需要:善於滿足現狀;高興地體會到‘本來事情可能更糟’。如果你有一顆牙痛起來,那你就要歡歡喜喜,因為你不是滿口牙都痛。你手上紮了一根刺,你高興地喊一聲:‘幸虧不是紮在眼睛裏!’”
樂觀者與悲觀者有什麼不同?有人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幾年前,電視轉播音樂大師梅達的音樂會。梅達在出場前被崇拜者掛上了一個花環。當他上台開始起勁地指揮樂隊演奏時,花瓣紛紛地落在腳下。
“等他指揮完,”一個女士議論說,“他會站在一堆可愛的花瓣之中。”
“等到完的時候,”一位男士有點憂傷,“他的脖子上隻會掛著一道繩索。”
世上有兩種人,他們的健康、財富以及生活上的各種享受都大致相同,但是,結果卻是有一種人是幸福的,而另一種人卻得不到幸福。因為他們對人和對事物的觀點不同,那些觀點對於他們心靈上的影響因此也不同,苦樂的分界主要也在於此。
一個人無論處於什麼地位,遭遇總是有順利和不順利;無論是在什麼交際場合,我們所接觸的人物和他們的談吐,總有討人喜歡的和不討人喜歡的;無論在什麼地方的餐桌上,酒肉的味道總是有可口的和不可口的,菜肴也是煮得有好有壞;無論在什麼地帶,天氣總是有晴有雨;無論是什麼政府,它的法律總是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法律的實施也是有好有壞;天才所寫的文章才華橫溢,但也總可以找出若幹瑕疵;差不多在每個人的臉上,都可以找出優點和缺點;每個人的身上總是有他的長處和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