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另類思維,突破財富的關卡(4)(3 / 3)

一個人怎樣才能有好的人際關係呢?這其實很容易。隻要你經常與別人在一起相處,仔細地觀察他們、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關心他們所從事的事情——不要采取一種當局者的態度,而應該抱有一種同情的態度。去和他們談天說地、和他們一起遊玩、與他們融為一體。如果你真正懂得了別人,你就不會不喜歡別人的。如果你不能真正理解他們,無論你如何假裝怎麼怎麼喜歡他們,也還是不會真正喜歡上他們的,也就不能真正得到別人的喜愛。

馬可森(1saacMarcosson)曾說過:“我所知道的最傑出的人物要算海·約翰(JohnHay)了。……他總是能讓哪怕是一個最普通的人在他麵前都會感覺到很安心自在……隻有那些庸俗之輩(世界上到處充滿了這類人),才把自己套在做作和虛假的形式之內。他們自以為很了不起,在別人麵前總要裝出一副公務纏身、日理萬機、無暇見客的樣子……海·約翰則恰恰與此相反。在當時,他雖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然而他對人還是很誠懇、淳厚、平易近人。”

如果你想要別人能喜歡你,你要轉換思維先做到理解別人、關心別人。然後才可能贏得別人的好感。

而你要想真正被人喜歡,就應當轉換思維以同等的地位對待他。許多具有偉大人格的傑出人士正是通過這一原則築造了堅實穩固的人際關係,並借此人際關係成就了傑出的事業。

7.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

著名成功學大師卡耐基這樣說:“所謂溝通就是同步。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地方,而與人交際則要求他與別人一致。”營造良好人際關係的關鍵是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是否能轉換一下自己的思維。

傑出人士善於溝通,因為他們相信:世界是一張巨大的能量網,而我們任何人要想得到外界能量網的支持,首先就必須學會溝通,因為隻有溝通才能使你接上能量網,才能給你帶來巨大的力量。

英國傑出作家蕭伯納有一個關於交換蘋果和交流思想的有名的比喻。他說,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若我們相互交換這個蘋果,那麼,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有另一種思想,而相互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就將各有兩種思想。

人際交往中,掌握與人麵談的方法很重要。成功的麵談有助於你擺脫原有固定思維的束縛,進入一個更自由的思想天地,在一定條件下,還會因質的變化,產生出更多的新思想。

在現代社會,相互協作顯得越來越重要,閉關自守、固步自封是沒有出路的。社會如此,個人也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會,同樣一件需要與別人商談的事情,不同的人去麵談,結果大相徑庭,有的人不僅達不到5×5的效果,甚至連5+5都做不到。如果成了5-5,那就真應驗了中國那句古話: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可能碰到因“言不達意”而使人曲解、誤解,招致煩惱,甚至結下怨仇的事情。在社交場合中,你也許由於不能隨機應變和出語不敏而被弄得言困語窮、醜態百出。

還比如,你未能及時察覺到麵談對象心緒不寧,而自己一味喋喋不休,這時你的“金玉良言”隻能得到5-5的效果了。

再比如你出言不慎,誤觸對方的傷心處,而你還自鳴得意,可想而知,麵談的結果該是怎樣的一番境況。

由此看來,充分利用麵談的機會,追求人際交往的乘法效應,對於你走上成功的坦途,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了。

紐約一位傑出企業家說,他在大學讀書的時候就覺察到,如果這一生真要出人頭地,一定要學會溝通,特別是向很多的人講話,因而他參加了卡耐基訓練,雖然學的是化學。

其實我們中有許多人有這種體會,我們在求職的時候,主考官對我們的印象常是決定錄取與否的關鍵。而且職位越高,像應征經理、總經理的時候,印象更重要,而我們的溝通能力就是這印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工作、賺錢、事業發展方麵,我們需要別人的支持、合作才會成功。怎樣才能得到他人由衷的合作呢?那就要靠與上司、老板、客戶的溝通能力了。婚姻生活更是如此,從交朋友到談戀愛,到婚後的家庭生活,以至後來的親子關係,無一不需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