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個聰明的領導者、老板、教師,甚至一個家長,他都會給自己的下屬、員工、學生、家庭成員等提供一個讓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隻要他意識到自己對於單位、公司、班集體、家庭是不可或缺的,他付出再多的努力和勞動也是愉快的。因為他感到在別人的心目中,他是很重要的。
當然,如果你是一個下屬,那你就要想方設法給你的上司一個表現自己重要的機會,使你的上司感覺你是一個需要幫助、需要教導、值得投資的對象。如果你滿足了老板的這種心理需求,你以後在公司的日子就好過了。
所以,要盡力使你的同事們、顧客們、孩子、丈夫或妻子,也就是任何一個跟你親近的人都覺得你確實是很需要他們的。
但有以下兩件事情你千萬要記住:
——不要傲慢自大,不要有非份要求。前者隻能使大家更遠地離開你,而後者會把別人嚇跑。
——不要忘記對他們表示真誠的謝意。一般說來,人們是很樂意幫助別人,可是唯有在感覺到“這樣做是很值得的,而且你也會很感激”時才會繼續下去。而你不感謝就等於仍然無視他們的存在。
5.有付出才有回報
人際交往中,要牢記有付出才有回報的道理。這就像做生意投資才有回收,反之不投資也是不會有回報的。
傑出人士格林先生既沒有學曆,也沒有金錢,更沒有人事背景,但是他卻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他到底是如何成功的呢?這得益於他善於轉換思維,進行換位思考的好習慣。
他是一個很會體貼他人的人,他對周圍人的體貼,甚至超過了別人的需求。隻要你說要上他那裏玩,他都會萬分的歡迎你去,希望你能住幾天,背地裏,無論是多麼的拮據,內心多麼的苦惱,他都好像隨時在等你的來臨,竭誠地來接待你,甚至在你回去的時候,還要帶些小禮物、土產之類的回家。
無論是多麼的忙碌,他都不會表現出你的來訪所帶來的忙碌,對他會是一種麻煩困擾。朋友問他何以如此,他說:“像我這樣一無所有的人,如果要與別人來往,就不能不令對方感到和我來往,會得到某些方麵的愉快與益處。”
事實上,以前的他,既沒有學曆,又沒有金錢,更沒有背景的人,一定是孤獨的,別人都不想理他、與他往來。他是一直忍耐著寂寞的人生努力奮鬥。度過那段日子,而他也在其中學到了與人交往之道,即要給別人某些方麵的利益。所謂“某些方麵的利益”,有時是精神方麵,有時是物質方麵。總之,別人得不到益處,是不會來主動接觸你的。
另外一個例子,是出身名門的“富家子弟”,他也想像傑出人士那樣成功地做出某些事情來。但是,當他與別人來往的時候,他首先就會考慮這個人對自己有何利用的價值。也許與這個人交往,以後向銀行貸款時,會比較容易,也許與這個人做朋友,他會教給致富之道,也許這個人會將土地廉價出售給我,也許會將辦公室借給我。他就是如此這般地,對周圍的人懷著期待之心,認為與自己接觸的人,都會帶給自己某些利益。結果當然是可想而知,他既沒有贏得幾個朋友,也未能有所作為。
這兩個人與人交往時的態度,實在是南轅北轍,完全不同,一個是奉獻給別人某方麵的利益,不然別人是不會與他來往;另一個則是認為與自己來往的人,可能會帶給自己某方麵的利益。
說來人隻有在自己的欲求獲得滿足之下,才會與別人交往的,每一個人都有排除孤獨的欲求,害怕孤獨的吞噬,說不定這還是人類基本的欲求呢?因此,與別人來往,這件事情對孤獨人來說,就會滿足他的欲求,也可以說與別人來往這件事,對於孤獨的人來說,有很大意義。
6.喜歡別人
傑出人士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他們深知轉換思維的換位思考在社交中的重要性!因為每個人都渴望被喜歡,所以要想得到別人的喜歡就必須先喜歡別人。
傑出人士羅斯福從西部遊行演說回來後,在華盛頓和威廉·麥金利在一起相處了一個早晨。當天晚上,他和裁判官羅斯說:
“今天早晨我和麥金利談了兩個鍾頭。我相信他非常喜歡我。”
“你和麥金利有許多地方不相同,”羅斯回答說,“不過你有一種魔力,便是你無論對什麼人,隻要談5分鍾的話,沒有不使他覺得你是喜歡他的。”
羅斯福帶著疑惑的神氣,麵帶微笑地說,“的確,我相信凡是和我談了5分鍾話的人,我沒有不喜歡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