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潛能,做最好的自己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等待著我們去開發。人的大腦就好比一個大書架,有的人大腦裏滿滿的都是書,知識豐富;有的人大腦裏隻有幾本書,知識貧乏。一個大腦健康的人與一個偉大科學家之間並沒有不可跨越的鴻溝,差別隻在於用腦程度與方式的不同。從理論上講,人腦的潛能幾乎是無窮的。並非我們命裏注定不能成為“愛因斯坦”,隻要發揮了足夠的潛能,任何一個平凡的人都可以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都可以成為“愛因斯坦”。如果你堅信潛能是無限的,並且你的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你的前途將是無法估量的。
人的潛能猶如一座金礦,蘊藏著無窮的能量,我們必須要懂得去開發和利用。如果你沒有嚴格要求自己,沒有對自己提出高要求,你的潛能便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事業也不能得到較大的提高。
一位名叫梅爾龍的美國人被醫生確診為殘疾,靠輪椅代步已12 年。他的身體原本很健康,19 歲那年,他赴越南打仗,被流彈打傷了下半身。回美國醫治後,他雖然逐漸康複,但是再也無法下地行走了。他整天坐在輪椅上,覺得此生已經沒有任何希望,因此經常借酒消愁。有一天,他從酒館出來,照常坐輪椅回家,在路上碰上三個劫匪搶他的錢包。他拚命呐喊,他的反抗觸怒了劫匪,他們竟然放火燒他的輪椅。輪椅突然著火,梅爾龍忘記了自己不能行走,他拚命逃,竟然一口氣跑出了一條街。事後,梅爾龍說:“如果當時我不逃走,就必然被燒傷,甚至被燒死。我忘了一切,一躍而起,拚命逃跑,直到停下腳步,我才發覺自己原來能夠走動。”現在,梅爾龍已在奧馬哈城找到一份工作,他已如常人一樣行走。
如果你認為自己毫無價值或者價值很小,你就是在為自己的人生設限,那麼你將永遠發揮不出你的才能,你所能發揮出來的能力和達到的成就會永遠超不出你為自己設計的高度。
愛麗舍18 歲時移民到美國。到美國6 個月後,為了上大學,她參加了SAT 考試。那時雖然她的英語口語已經不錯,但是文法、詞彙和作文還不行。她的SAT 數學考了780 分(滿分800 分),英語卻隻考了280 分。要知道,英語就算交白卷也有200 分。
可以想象280 分是個多麼糟糕的分數。但是她依然自信地申請了哈佛大學的電機工程係。
由於愛麗舍的SAT 英語分數太低,她的申請表很可能沒被仔細閱讀就直接被拒絕了。但是她不服輸,她深信如果被錄取,她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工程師。於是,愛麗舍決定“上訴”。
愛麗舍直接寫了一封信給哈佛大學的校長。在信中,愛麗舍做了自我介紹,自豪地描述了她在理工方麵的成就,並解釋了英語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是她剛到美國六個月,她特別強調了她的學習能力和刻苦精神。最後,愛麗舍寫道:“校長女士,如果你錄取我,我保證我會成為貴校的驕傲。”兩天後,校長約見了愛麗舍。校長在和愛麗舍麵談時,意識到她的英語進步得很快。愛麗舍向校長當麵保證她的英語會學得和美國同學一樣好。一星期後,哈佛大學決定錄取愛麗舍。
從差一點被哈佛大學拒之門外到被哈佛大學錄取,愛麗舍的學習能力起了重要的作用,她的自信在其中更是扮演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假如愛麗舍不夠自信,假如她不敢給校長寫信,假如她不敢與校長麵談,她很可能就不會成功地進入哈佛大學了。
如果你很有實力,但是你不相信自己,你不敢說“我能做到”,鮮花和掌聲就會從你的身邊悄悄溜走;等你發現時已經為時已晚,成功的寶座已屬於那些敢於相信自己的人。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充分的自信心,敢於大聲地說:“我能做到!”
回憶一下,你是否曾驕傲地說過“我能做到”?尋找一下,你記憶的長河裏是否有“我相信自己”之類的話語?“相信自己,我能做到最好!”這隻是一句簡單的話,但並不是一句空話,更不是一句誇誇其談的玩笑。這是對自己的能力的一種肯定,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激勵。
自信是人發揮出才能的前提。發揮出你的才能,你才能更加接近成功,而成功會使你更加自信。在走向成功的路途中,我們可以缺乏任何東西,但就是不能缺少自信。自信絕對不是一個空洞的詞,而是每個渴望成功的人必須具備的素質,我們一定要讓它紮根在靈魂的深處,跟隨自己的心髒和血液一起跳動和流淌,隻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我們的潛能,喚醒隱藏在我們心底的力量,創造美好的人生。
一個盲人整天為自己看不見而煩惱,他到處求醫,一心想治好自己的眼睛。後來有一位醫生告訴他:“你從現在開始彈琴,等你彈斷1000 根琴弦以後,你的眼睛自然就好了。”盲人信以為真,從此開始努力練琴。他的生活每天都在琴聲中愉快地度過,後來他迷上了彈琴,並感到自己的生活充實了許多,人也變得樂觀了起來,也不再想自己還是盲人。等到1000 根琴弦都彈斷了,他的眼睛並沒有好起來,可他卻不再求醫治病了,因為他已經意識到自己有很多閃光點,這些閃光點完全可以彌補自身的不足,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
為什麼這個盲人能唱響自信之歌呢?因為他能夠從看到自己的缺點轉為看到自己的優點,看到自己的進步,最終獲得自信。
自信的人對自我有充分的認識,能接納自己的不足,揚長避短;自信的人在內心積蓄力量,收攏五指攥緊拳頭然後用力出擊;自信的人立足現實,邁著堅實的腳步,一步一個腳印地收獲成功;自信的人能夠發揮自己的潛力,做最好的自己。
每個人的身上都隱藏著無窮的潛能,等待我們用信念去喚醒。誰能喚醒它,誰就能在困境麵前獲得信心,在境遇不理想時不悲傷,在失敗時保持韌勁,在人生的低穀中也不彷徨,向著自己的目標勇往直前,創造出驕人的成績。如果你是金子,就不要甘心永遠被埋在沙子裏,你要亮出自己,這樣,人們才會看到你的閃光。如果你是花朵,就不要永遠隻是含苞待放,你要露出笑臉,因為人們渴望嗅到你的芳香。如果你是雨滴,就不要永遠藏在雲朵裏,因為大地渴望得到你的滋潤。做最好的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相信成功就在不遠處。
堅定信念,揚起前進的風帆
美國作家愛默生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的確,人如果沒有自信,別說無法獲得成功,從某種角度說,連最起碼的生活都無法保障。人想要生存,想要發展,想要有驕人的成績,就必須要有自信,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和豪情。
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因為信念能夠在人最困難的時候給人以鼓舞,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人前進的動力。它可以使人無比強大,所向披靡。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不要熄滅心中信念的火把。
烈日當頭,一支探險隊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緩慢地前行。
驕陽似火,烤得探險隊員們口幹舌燥,汗如雨下。最糟糕的是,他們沒有水了。這該怎麼辦?!在沙漠中沒有水就意味著死亡,水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信念。而現在信念破滅了,隊員們一個個像丟了魂似的,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隊長。
經驗豐富的隊長看著大家無助而又略帶期盼的目光,從腰間取出一個水壺,然後將水壺舉起來,用力晃了晃,驚喜地喊道:“哦,我這裏還有一壺水!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沉甸甸的水壺在隊員們的手中依次傳遞,大家絕望的臉上又顯露出堅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撐著他們踉蹌著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動。他們每當想要放棄時,隻要看看隊長的水壺,就陡然增添了幾分力量,於是他們抿抿幹裂的嘴唇,繼續前進。
經過艱難的跋涉,他們終於走出了一望無際的沙漠。大家喜極而泣,內心都在感激那個給了他們信念支撐的水壺。沒有那個水壺,他們是不可能死裏逃生的。
當隊長小心翼翼地擰開水壺蓋時,大家都傻了眼。從壺中緩緩流出的並不是水,而是沙子。隊長誠懇地對驚呆的隊員們說:“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抱有堅定的信念,因為信念可以讓我們戰勝一切困難。”
信念,是蘊藏在心中的一團永不熄滅的火焰。信念,是保證成功的內在驅動力。信念的最大價值是支撐著人對美好事物孜孜以求。
無論身處多麼險惡的環境,對人來說都沒有失去了生活的信念可怕。信念是支撐生命的脊梁,一個人活著,無論外界環境多麼惡劣,隻要他心中信念的燈亮著,所有的艱難困苦都算不了什麼。信念的力量在於即使你身處逆境,信念亦能幫助你揚起前進的風帆;信念的偉大在於即使你遭遇不幸,信念亦能召喚你鼓起生活的勇氣;信念的神奇在於不管你在人生的什麼階段,信念都可以使你充滿激情。
有兩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是鄰居。一位老太太認為到了這個年紀可算是到了人生的盡頭,於是便開始料理“後事”;另一位老太太卻認為一個人能做什麼事不在於年齡的大小,而在於自己的想法。於是,這位老太太在70 歲高齡之際開始學習登山。隨後的25 年裏,她一直冒險攀登高山。95 歲那年,她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的最高年齡紀錄。她就是著名的胡達·克魯斯老太太。
上天是公平的,它賜予每個人巨大的潛能,人人都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但每個人的命運又不盡相同,這是因為有些人在麵對困難時有自信心,他們不斷地進取,從而取得了成績;而另一些人卻沒有自信心,所以他們的人生才沒有發光發亮。
尼克是一家鐵路公司的調度人員,他工作認真負責。不過他有一個缺點,就是缺乏自信,對人生很悲觀,常以否定、懷疑的眼光去看世界。
有一天,公司的職員趕著去給老板過生日,都提早急急忙忙地走了。不巧的是,尼克不小心被關在一個待修的冷藏車裏。恐懼之下,尼克在車廂裏拚命地敲打著、喊著,但全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沒有人聽到他的呼喊。尼克的手掌敲得紅腫,喉嚨喊得沙啞,他最後隻好頹然地坐在地上喘息。他越想越害怕,心想:車廂裏的溫度隻有零度,如果再不出去的話,一定會被凍死。
第二天早上,公司的職員陸續來上班。他們打開冷藏車的門,赫然發現尼克倒在地上。他們將尼克送去急救,但已經無法挽回他的生命了。大家都很驚訝,因為冷藏車裏的冷凍開關並沒有啟動,這巨大的車廂內也有足夠的氧氣,尼克竟然在十幾度的車廂裏被“凍”死了!
尼克並非死於車廂內的“零度”,而是死於他心中的“冰點”。
他已經失去了生存的信心,他已給自己判了“死刑”,又怎麼能夠活下去呢?
如果你認為自己沒有勇氣,你就會懦弱膽小地活著;如果你認為自己會被擊倒,你就會被敵人踩在腳下;如果你認為自己將會失敗,你終將品嚐失敗的苦酒。如果你想贏,卻認為自己不會贏,那麼,你已經和勝利說了再見!你的人生是由你自己來把握的,你的命運是由自己來掌握的,如果你不能做到相信自己,你又怎麼能夠取得成績、掌握人生呢?
信念是一種堅定的態度。雖然有很多因素決定著我們的成敗,我們不見得做每一件事都會成功,但我們一旦決定要去做一件事情,就應該懷有成就這件事情的信念,這種信念會增強我們做事的信心,從而增加成功的機會。
有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秀才經過十載的寒窗苦讀,一起去趕考。在進京的路上,他們遇到了一支出殯的隊伍,黑乎乎的棺材非常刺眼,再加上送葬隊伍淒慘的哭聲,讓人感覺很是不快。
其中的一個秀才心裏“咯噔”一下,心想:“這下完了,趕考的日子碰到倒黴的棺材,豈不預示著我考試不順嗎?”於是他的心情一落千丈。進入考場後,雖然他盡力把注意力集中在試卷上,但那個黑乎乎的棺材一直在他的腦海裏揮之不去,結果他文思枯竭,最終果然名落孫山。
另一個秀才也看到了棺材,一開始他心裏也“咯噔”一下,但是,他轉念一想:棺材、棺材,不就是“有官又有財”嗎?
好兆頭!於是,他情緒高漲,認定自己必將升官發財。進入考場後,他胸有成竹、文思泉湧,最終果然金榜題名。
發榜那天,兩個秀才說了同一句話:“棺材果然是上天給我的暗示啊!”
同樣的寒窗苦讀,同樣的進京趕考,同樣的路遇棺材,結果卻是天壤之別,究其原因正是在於兩人的信念不同。
有一位年輕的警察,曾經是一個高大魁梧、雙目炯炯有神的英俊小夥子。在一次追捕行動中,歹徒用衝鋒槍射中了他的左眼和右腿膝蓋,他的左眼失明了,右腿也不能正常行走了。
由於表現英勇,他獲得了紐約市政府和其他一些社會組織授予的勳章和錦旗。一位記者采訪他,問道:“你以後將如何麵對所遭受的厄運呢?”這位警察說:“我隻知道歹徒現在還沒有被抓獲,我要親手抓住他!”他不顧別人的勸阻,參與了抓捕歹徒的行動。他不放過任何可能破案的機會,為了搜集證據,他幾乎跑遍了整個美國。有一次為了一條線索,他甚至獨自一人乘飛機去了歐洲。
多年之後,案件終於得以告破,歹徒被繩之以法。在整個抓捕過程中,這位年輕的警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慶功會上,他再次成為英雄,許多媒體報道了他的事跡,稱讚他是最勇敢、最堅強的人。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之後不久,他卻辭職了。在他的辭職書中,人們讀到這樣一段話:“這些年來,我的信念就是抓住凶手……現在,傷害我的凶手被判刑了,我的仇恨被化解,我可以離開了。”
是的,這就是信念的力量!擁有了信念,即使身體殘疾,人也會為了達到心中的目標而四處奔走;失去了信念,人就會失去動力。
人生的旅途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在遭受苦難時,隻要心懷信念,一樣可以成為生活的強者,創造出常人難以創造的奇跡。
科學用腦,靈感不請自來
思維能力是人類被大自然賦予的區別於動物的能力,是人類大腦的基本功能之一。但在實際生活中,思維能力的強弱因人而異,即使是同一個人,處於不同的年齡段時,思維能力也會有較大差異。同時,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使人的精神麵貌和體能呈現較大的差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抱怨自己狀態不好,一動腦子就頭痛。對此,研究人員指出,下列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我們的思維能力:
(1)工作繁重、壓力大
壓力分為兩種:一種是情緒壓力,可能是正麵的,如喜悅或愉快;也可能是負麵的,如恐懼或憤怒。一個人有良好的自製能力,情緒就會被合理控製。另一種是生理壓力,主要源於身體某方麵的功能超負荷,如暴飲暴食、過度工作等。適度的壓力可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輕微的壓力比沒有壓力更能幫助人們發揮潛能,而過重的壓力則會對思維能力造成不良的影響。
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令人的神經長期處於緊繃狀態,得不到放鬆,這樣會影響大腦的正常運轉。壓力大會導致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太差,更會加速腦細胞的衰老。
(2)睡眠不足
擁有充足的睡眠,是最可靠的能長久促進思維能力發展的好辦法。而熬夜和過度睡眠都會損害思維能力。
(3)大腦缺乏新鮮空氣
長時間處於空氣汙染的環境中或者不通風的空調環境中,空氣中的含氧量不足,也會降低大腦的工作效率。
(4)不良嗜好
適量的酒精可以幫助人們消除疲勞,使身體活性化。但過量的酒精對思維和記憶能力卻有百害而無一利,酒精對腦細胞的麻痹作用很可能導致人暫時性記憶喪失。研究表明,吸煙會加速人腦老化。沉迷於遊戲或對電腦等電子設備太過依賴,會使人腦的使用率越來越低,導致思維能力逐漸下降。
可見,人的思維能力不是一成不變的,關鍵是要懂得如何善待大腦,如適當的營養補充、充分的休息、合理的運動等等。
隻要真正做到科學用腦、護腦,再加上科學的訓練,相信激發良好的思維能力對多數人來說絕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小王是一名成績優異的學生,他的秘訣就在於能把大腦調整到最佳狀態。在介紹自己的經驗時,他這樣說道:“要想學得好,就得在學習的時候保持最佳的狀態。第一要做的,就是不熬夜。我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吃完飯之後開始一天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