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艘遠洋輪船數千噸的機械設備,胡振帶著上千人、數十輛卡車、百輛牛馬車足足搬運了半個多月才全部搬到秦丘莊園。
那坎山煤礦和鐵礦的具體位置和儲量,這是胡振比這個時代的人先知先覺的,那坎山的煤礦和鐵礦的儲量雖然不大,但足以支撐一個年產20萬噸的鋼鐵廠和一個中型的火力發電廠。
按照胡振等人的計劃和林景棟此行的收獲,他們將在孟雲鎮建立果敢地區的第一個中型火力發電廠、第一個年產五萬噸的鋼鐵廠、第一個機械動力廠、第一個汽車工廠、第一個輕兵工廠、第一個化工廠以及其它相配套的各類工廠。
按計劃等各類工廠建成投產後,孟雲鎮將取代果敢城成為果敢地區新的經濟和人口中心。
首批招募而來的人才總共有三十七人,其中華人是三十四人,還包括三名美國工程師。這些人都是衝著高於美國兩倍的薪水而來,在林景棟的遊說下來到果敢地區幫助胡振建立工廠。這些人雖然或多或少的知道緬甸的落後,但是真的到了果敢才明白什麼叫一切需要從零開始,要不是看到堆積如山的機械他們真的難以想象這裏除了落後和工廠有什麼關係,甚至有幾個人已經暗暗打起退堂鼓了。
且不說這些技術人才怎麼想的,胡振把機械設備運回果敢後,便通過李三用電台和林景棟取得了聯係,林景棟傳來消息讓胡振先招募人手將發電廠、采礦場和鋼鐵廠先建起來,而自己則繼續在外招募技術人才。另一批機械設備和技術人才將會在一個月後在曼德勒登陸,如今機械設備不缺,人才略顯緊張,要建立大片的工業區這點人才還遠遠不夠,因此他們最缺的還是人才,林景棟已經放棄了隻招募華人的準則,開始大規模招募美國技術人才。
在和林景棟通訊完畢後,胡振關閉電台,站起身來扭了扭僵硬的脖子,正了正衣領,心裏想著建立大工業的事情,如今機械設備已經就位,工程師和技師雖然還不足,但卻可以開始動工了。
胡振吩咐下去,在莊園宴請了一眾遠渡重洋而來的人才,擺足了誠意,用夠了美金,終於得到一眾人的信任。在第二天胡振便按照這些人的專業特長,分別給他們安排了工作,讓他們分別領導、指揮研究和建設,采礦場、鋼鐵廠、火力發電廠和化工廠正式動工。
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十多個人中間有一個叫馮如的搞飛行器研究和設計的,胡振不知道馮如是誰,但是董蕁在聽到馮如的名字時確實大吃一驚。馮如,原名馮九如,乳名馮珠九,字鼎三,號樹垣,廣東恩平人,中國第一位飛機設計師。他是中國最早從事飛機研製、設計、製造的人,被美國報紙讚為“東方萊特”。1900年9月21日,我國飛機設計師馮如第一次試飛成功。1911年2月,馮如謝絕美國多方的聘任,帶著助手及兩架飛機回到中國。他提出航空救國主張並為之奮鬥,並在廣州燕塘飛行表演中不幸失事殉職。馮如殉職後,被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追授陸軍少將軍銜,遺體安葬在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今黃花崗公園),立碑紀念,尊為“中國始創飛行大家”。
董蕁在聽到那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自稱是馮如時,忍住驚呼,狠狠在胡振的大腿上捏了一把。宴會結束後,便迫不及待地將馮如的事跡大致講給了胡振,胡振聽完後更是驚喜不已,沒想到林景棟居然給他找回了這樣的人才,真是意料之外的驚喜啊!老胡看向董蕁兩眼發著精光,這可是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啊,心裏暗暗決定這樣的寶貝一定要握住了。
董蕁被他看得心裏發毛,臉上一紅,腦袋就要低到胸脯上了。半晌見胡振沒反應,慢慢抬起頭,見老胡居然還在盯著自己傻笑,咬咬牙一腳踩在老胡的腳背上驚得老胡下意識的就跳了起來。董蕁看著老胡的狼狽樣,略帶不好意思的問道:“姐夫你幹嘛那麼看著人家?”
“額···嗬嗬···我在想馮如呢。來了尊大神,林景棟那小子也不知道先給我打個招呼。”胡振感覺到董蕁異樣的目光訕訕地笑笑。
董蕁聽著老胡的回答,略顯失望的“哦”一聲,然後道:“那你先想馮如吧,我先去學堂看看。”
胡振下意識的“嗯”了一聲,隨即覺得小蕁這句話似乎說得哪裏有點不對,搖頭幹笑一聲。
其實林景棟也不知道馮如的成就和曆史地位,隻是洪門的兄弟告訴他說,舊金山的奧克蘭有一個叫馮如的旅美華人租了一間工廠在設計製造飛機,還曾經上過報紙。林景棟雖然不知道馮如是誰,但是本著人才不容放過的精神,便親自前往奧克蘭經過一番遊說,外帶用三萬美金買下了那間工廠的機械設備,將馮如忽悠到了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