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億萬考生向往大學門啊。這一年的高考盛況,錄取之難,完全可以跟古代的科舉製度比肩,真的比考狀元還難哪。因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都非常重視,全力以赴,可以說是全國動員,全民參與。
“老三屆”考生大都已經結婚成家,或者參加工作,社會經驗豐富,物質條件較好,文化功底也遠比後來幾屆的高中畢業生深厚。有這些大齡生參加競爭,小齡生是根本考不過他們的。
劉學軍屬於應屆畢業的小齡生。手裏除有幾本語文和數學課本外,什麼也沒有。這一年,文科考語文,數學,政治,史地四門,理科考語文,數學,政治,理化四門。他語文成績好,所以報考文科。
報好名,就開始複溫迎考。可是他連曆史地理的課本都沒有,怎麼複習啊?政治也不知複習什麼好。沒辦法,隻得去母校向老師求助。
這一天,他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騎車來到母校找周老師。周老師的宿舍沒有搬動,他一找就找到了。
他硬著頭皮,敲門進去的時候,正伏在桌上刻寫史地複習提綱的周老師,連忙站起來,給他讓坐:“劉學軍,你終於來了。”
劉學軍還為那封求愛信和追求姚玉梅的事感到心虛,羞紅著臉站在那裏,有些不知所措。他以為周老師會批評他的,沒想到周老師連提都沒有提起:“他們都來過了,就你遲遲沒有來。但我相信你會來的,就一直在家裏等著你。”
“我。”劉學軍真想為求愛信的事向周老師說幾句檢討的話,可他開不了這個口,就說,“周老師,我想來問一下,這曆史,地理,還有政治,連課本都沒有,怎麼複習啊?”
周老師說:“這些天,我一直在忙著刻蠟紙,編寫曆史地理的複習提綱,所以沒有時間到你家裏來看你。”
劉學軍問:“茅覺飛,吳彪他們都來過了?”
周老師說:“他們早就來了,凡是想參加考試的同學都來了。到目前為止,據我所知,你們班上有二十三個同學報了名,占將近一半。”
劉學軍說:“考試的人這麼多,錄取人數又那麼少,而且老三屆都參加了,我們恐怕很難考取的。”
周老師說:“是啊,你們班隻要能考取一個,不剃光頭,我就很開心了。說實話,我把希望都寄托在了你身上。但你也不要有太大的壓力,要一顆紅心,兩種準備。”
“嗯。”劉學軍點點頭,“我會盡力的,但也不抱多大希望,免得到時候太失望。”
周老師說:“你要想法去問在讀的初二和高一同學借曆史和地理課本。下星期三,你到學校裏來拿曆史、地理和政治複習提綱。”
“好的,謝謝周老師。”劉學軍感激地說。
“最好,你跟胡彪他們一起複習。”周老師為他出著主意說,“不要一個人在家裏悶頭看書。這樣,消息靈通一點,互相也好鼓鼓勁。”
按照周老師的提示,劉學軍第二天就騎車到胡彪家去聯絡。他走進去,胡彪和他的爹娘都喜出望外:“哎呀,這是不劉學軍嗎?你今天怎麼想到到我們家裏來啊?”
他的爹娘和哥哥姐姐個個都出來歡迎他,接待他。
胡彪的家跟他家差不多,也是農村裏的貧困人家,兄弟姐妹六七個,家徒四壁。但他們有三間屋,地方相對寬鬆一點。
他們說了幾句別後話,就討論起高考複習的事。劉學軍還沒有把來意說出來,胡彪就主動說:“劉學軍,你就住到我家來吧。我們一起複習,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討論討論。”
他爹娘也說:“對,這樣好有個照應,也可以取長補短。你們都是班裏的尖子,興許能考取呢。農村裏的孩子,就隻有這一條出路了。”
胡彪是班上的團支部書記,跟學習委員劉學軍,副班長茅覺飛,是班上的前三名。因為家境相同,成績相當,性格相合,劉學軍和胡彪關係最好。
第二天,劉學軍就拿了換洗的衣服和盡有的幾本課本,住到胡彪家,開始集中複習。胡彪家的地坪跟他家一樣,也是高低不平的泥地,所以凳子總是頓不穩。專心複溫的劉學軍不到兩天時間,就在他家裏摔了三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