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緬甸的和平(2 / 2)

“恩!”曾國藩點頭認可,隻要英國願意結束戰爭就好,這個時候的中國雖然國力大有改善,但是直接可英國進行全麵戰爭卻不是一種聰明的做法,英國做出這樣的讓步已經可以讓人滿意,而且雙方也都了解英國讓步的理由是現在的印度地區直接暴露在中國的兵鋒之下,否則的話想這麼輕鬆的結束戰鬥幾乎是不可能的。

然後這次的中國和緬甸的衝突以英國人的讓步為結束,英國人退出已經占領的緬甸領土,而中國軍隊取而代之進入這些地方,緬甸上下對中國人可沒有什麼抵觸,起義運動也紛紛停止。

然後中國方麵以曾國藩為代表和英國方麵的代表,也是這次戰爭的發起者J.A.B.達爾豪西侯爵一起簽定了中英緬甸問題諒解書,英國正式承認緬甸為中國勢力範圍,中國可以在該地區形式任何權利,任何國家或個人不得幹涉,否則中國有權進行懲罰。

******

這次的事件迅速的通過的報紙傳遍世界,英國這些年來耀武揚威,不可一世的情況早就有國家看不順眼,但是英國依仗的巨大國力卻是非常的真實,這次在中國栽了一個跟頭卻實在出乎人們的意料,尤其是這個讓英國栽跟頭的居然是——中國,中國這個時候還不是一個公認的強國,也不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強國,但是相信這次的戰爭以後在東南亞的所有行為都應該先知會中國了。

大家也許會覺得英國這次如此輕易的退縮有些不符合英國這個“日不落帝國”的身份,如果是在一般的時候英國是絕對不會咽下這口氣的,但是現在英國是想不咽都不行——現在整個歐洲地區已經有了地震的前兆,英國人引以為傲的平衡體係麵對著巨大的挑戰——首先是法國的政變,在1851年路易.波拿瑪通過政變把總統的期限加長之後,1852年,他通過元老會已經正式加冕為拿破侖三世,而東歐巨無霸為了緩和國內的矛盾,甚至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對奧斯曼帝國的野心,還有德意誌地區,意大利地區風起雲湧的民族獨立運動,這些地區都迫切的希望可以和並為一個強大的國家,為了自己民族的榮譽,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僅僅經營歐洲已經耗盡了全部的精力,在這個時候再惹上明顯處於上升狀態的中國,為未來增加一個大敵,尤其是這個大敵隨時可以進攻英屬印度的時候,理解了這些對英國做出的讓步也就不奇怪了。

而這次的戰鬥也是東南亞地區的本土民族少有的擊敗歐洲國家的戰鬥,過去即便是象“第一次緬甸戰爭”的時候緬甸人民是那麼的英勇依然不能逃過被擊敗的命運,而中國這次的表現毫無花巧,正麵擊敗了英國,體現出了巨大的國力和願意為東南亞各國提供幫助的心意,使得中國的影響力可以達到整個南次亞半島,和整個喜馬拉雅山(其他地區還沒有受到那麼明顯的威脅),並且隱隱把這種影響力擴張到印度地區,對這些英國當然了解,但是也隻有忍耐,現在和中國鬧翻了顯然是最愚蠢的選擇。

另外隨著中國大量的通過正規渠道派出的留學生(以前是私人行為,這是條約的一條),也讓外國有了了解中國的窗口,整個歐洲都有了一種研究中國的熱潮。

至於中國國內,普通百姓也對於戰爭的勝利很高興,但是真正有反映的是地主階級,他們有閑也有精力管這些事情,而本來對於奕詝的改革政策強烈反對的地主們在看到了投資工業的不少人都賺了大錢,而改革使得國家的實力得到飛速的發展,都心中有了動搖——難道祖宗的話是錯的,當然這種還遠沒有很深遠的影響,但是人們的思想還是發生變化卻是不爭的事實。

P.S:第一更結束,今天一定要兩更的,但是時間上大概要推遲到12點以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