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九月——在進行了整整十天的防禦戰後,曾國藩果斷下令出擊,而這個時候的英軍統帥還在患得患失,因為必須要馬上承認英國軍隊的戰鬥力落後於在他眼中還是野蠻人的中國的軍隊,而且還要把軍隊從進攻調整到防守,而這顯然是對一個絕世名將的要求,而用這樣的標準要求一個英國的普通軍官,顯然是一種苛求。
而整個英國軍隊現在已經陷入一種士氣低迷的狀態,本來就隻是作為殖民地軍隊的他們,根本沒有正規軍應該有的韌性,戰爭初級順風順水倒還罷了,打到了後來,英國人陷入到和緬甸中國聯軍的消耗戰中,這使得殖民軍隊的弱點曝露無疑,士氣也是一落千丈,如果不是因為英軍將領還算有水平的話,隻怕現在的英軍更加的不堪。
當曾國藩帶領著自己的軍隊總防禦工事後麵走出來的時候,幾乎在場所有的英國軍隊都驚呆了,他們已經習慣了自己的進攻,雖然這段時間,進攻不是很順利,但是依然不影響他們身為進攻者的自覺。這個時候馬上要他們明白自己是防守者顯然太高估他們的素質了,曾國藩帶領著一萬狼軍緩緩的向對方陣地移動過去,戰鬥雙方武器不相上下,但是士氣,素質卻天差地別,加上在這個戰場上英國人引以為傲的艦隊也沒有辦法參與到戰鬥中,這種種加在一起,英國軍隊其實隻有人數上的巨大優勢,但是這種優勢也不是壓倒性的,而這個時候整個英軍除了英軍將領戈德文隱隱對此有所認知外,其他人還完全的不了解。
戰鬥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爆發的,訓練有素有,氣勢如虹的中國軍隊以一種非常整齊的姿態進行著有條不紊的進攻,一步一步向英國軍隊的陣地推進,而英國軍隊雖然吃驚,但是依然展開陣型進行著還擊,這個時候拚的完全是兩軍的實力了,因為雙方人數都不多,都可以直接把力量投入到戰鬥中,所以幾乎在雙方短短半個小時的試探攻擊確定雙方的武器沒有差距後,戰鬥就進入到白熱化的地步,這是對雙方戰鬥意誌的比拚——
應該以現代戰爭的經驗來說,狼軍是遜色於對方的,畢竟除了太平軍的平叛戰役,狼軍沒有參與過其他戰爭,平時雖然受到嚴格訓練,但是經驗上還是有些不足,但是狼軍用自己的韌性和犧牲精神彌補了這種不足,戰場上前赴後繼的對敵人進行著打擊,而且始終保持著軍隊的陣型不亂,而曾國藩也是親自到最前線指揮,充分調動出了中國軍隊的積極性,戰爭的初期,英軍還可以憑借著人數對狼軍進行著有效的壓製,但是這種壓製卻跟本沒有辦法持續,尤其是在狼軍和英國軍隊同時出現大的傷亡的時候,英軍更加是整支軍隊都陣腳大亂,不少的士兵臉上都露出了恐懼的神色,這種神色如同瘟疫一般的在整支軍隊迅速的蔓延開來,這個時候戈德文也開始意識到英軍也許有失敗的可能,但是他更加知道現在這個時候如果選擇逃跑那麼將是最愚蠢的決定,戈德文咬著牙,他甚至可以隱隱約約的看到那個站在中國部隊最前方的那個中年將領,心中也油然的升起敬佩的感覺。
雙方的傷亡交替的上升,不久狼軍的傷亡人數達到了一千多,但是這個時候整個英國軍隊的陣腳卻已經搖搖欲墜,而且反擊也遠沒有開始的時候那麼的激烈,而中國軍隊的攻擊卻仿佛完全沒有受到傷亡的影響,英國軍隊中的士兵卻已經完全被恐懼俘虜了,他們看著身邊的戰友一個一個的倒下,仿佛可以遇見到下一刻自己的就要成為那個倒下化為屍體的人。
這支英國的軍隊中多是印度人,這個時候英國還沒有完全的同化印度,要求印度士兵為了英國人的榮譽舍棄生命顯然是一件非常荒唐的事情,但是狼軍則不同,他們都加入到軍隊中為的是追求榮譽,這些士兵平時受到的待遇,完全和他們付出的汗水成正比,這也是奕詝在掌權後沒有對狼軍進行擴充的原因,狼軍的兵員不是那麼好找的,而且維持費用也相當的高昂,但是這種付出現在全部有所回報,比如就是這個時候付出了比英國軍隊更加多的傷亡的中國軍隊包括冒著巨大危險的曾國藩沒有一個人退卻,這種一往無前的氣勢,直接壓倒了英國軍隊,從英國這些殖民軍的內心深處呼喚出恐懼來,然後恐懼再俘虜這些士兵,到了最後英國軍隊連反擊都變的遲鈍而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