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六四年 四月二十三日,威廉?莎士比亞生於英國沃裏克郡(Warwickshire)埃文河上之斯特拉福德鎮(Stratford-on-Avon)。關於莎氏出生日期,未能十分確定,惟受洗於是年四月二十六日,則有教堂簿籍可稽,依照當時習俗,小兒於出生後三日內受洗,故誕辰可能為四月二十三日。
莎氏先世務農,父約翰,為一識字不多之手套商人,兼營畜牧農產,有住宅二所。母瑪麗?阿登(MaryArden),為鄉間富農之嗣女。
是年為伊麗莎白女王(QueenElizabeth)即位後之第七年,適當“文藝複興”以後,英國在宗教上已脫離舊教之羈絆,商業繁盛,與歐洲大陸各國來往頻繁。學術文藝方麵,因感染外國影響,漸露新麵目,不複為上層階級之專有品。在戲劇方麵,舊日之神跡劇(MiraclePlays)及教訓劇(Morality),日趨沒落;純粹娛樂之民間戲劇逐漸發達,古典型之悲劇喜劇,亦開始為文人所仿作。是年戲劇家克裏斯多夫?馬洛(ChristopherMarlowe)生,至一五九三年即卒。
一五六八年 四歲。王後劇團(TheQueen’sPlayers)來鎮表演,翌年複來。是年,父約翰任斯特拉福德鎮長。
一五七一年 七歲,入本地聖十字義務小學(TheFreeGrammarSchooloftheHolyCross)就讀。
一五七三年 九歲。大文豪(詩人,散文家,戲劇家)本?瓊森(BenJonson)生。
一五七五年 十一歲。是年倫敦始有戲院。當時職業伶人雖有貴族及宮廷為其護符,且深得民眾之歡迎,惟頗受地方官府之壓迫。戲院皆建立於城外,均以木料建成,構造至為簡陋;中央為露天之池座,不設坐位,舞台即突出其間;樓座成圓環形圍繞四周。無布景,亦無幕布;後台用幕遮隔,代表密室山洞等隱藏之處;其上層為陽台,代表樓房城牆等較高之處;兩旁各設一門出入。演員均為男子,女角皆以兒童扮演。另有以純粹兒童演員為號召之私家戲院,則設於寺院之內,設備較佳,取費較貴,該項兒童均係由大教堂唱詩班中遴選而來。
一五七七年 十三歲,輟學。是時家道中落,食口眾多(有弟妹四五人),故被迫輟學佐理父業。
一五七八年 十四歲。是年約翰?黎裏(JohnLyly1554?—1606)所著小說《優弗伊斯》(Euphues)出版,其過度運用辭藻之文體,蔚為當時宮廷階級流行之風尚。莎氏初期喜劇《愛的徒勞》即以該項文體為諷刺對象。
一五七九年 十五歲。是年托馬斯?諾斯(ThomasNorth)所譯普魯塔克著之《希臘羅馬名人傳》(Plutarch’sLives)出版,為莎氏羅馬史劇所取資。
約翰?弗萊徹(JohnFletcher)生,後亦為戲劇家,一六二五年卒。
一五八二年 十八歲,娶安妮?哈撒韋(AnneHathaway),安妮為鄰邑農家女,長莎氏八歲。
一五八三年 十九歲,長女蘇珊娜(Susannah)生。
一五八四年 二十歲。是年劇作家弗朗西斯?博蒙特(FrancisBeaumont)生,後與莎氏同年卒。
一五八五年 二十一歲,孿生子哈姆奈特(Hamnet)及女朱迪斯(Judith)生。
一五八六年 二十二歲,離家赴倫敦,投身戲劇界。
傳說莎氏偷入托馬斯?盧西爵士(SirThomasLucy)之私家苑囿查萊克特林(TheWoodsofCharlecote)中捕鹿事發,此為其離家之動機。自此十一年中,與家人鮮通音問。並有調《亨利四世》及《溫莎的風流娘兒們》中之夏祿法官即係影射盧西爵士。然此說於事實上頗少根據。
貴族文人菲利普?西德尼(SirPhilipSidney生於一五五四年)卒。
一五八七年 二十三歲。是年馬洛所著悲劇《帖木兒大帝》(Tamburlaine)上演。基德(ThomasKyd1558—1594),格林(RobertGreene1560?—1592),皮爾(GeorgePeele),黎裏等,當時均為各戲院撰作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