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1)(1 / 3)

“避暑山莊”辛特拉王宮

辛特拉是皇家的離宮,位於海灣岬角的小山上,氣候濕潤,這裏長著無數的植物,有枝蔓紛披的老樹,還有一些叫不出來的蕨類擁擠在一起,長得如此肆意卻也不失怡然。擁有如此美輪美奐的環境,因此辛特拉皇宮被冠上了皇室的“避暑山莊”的稱號。

辛特拉王宮開始修建是在14世紀末期,他的創建者是著名的若昂一世國王,辛特拉王宮的修建道路十分漫長,直到16世紀曼努埃爾一世國王統治時,才最後完工。經過後來兩個世紀的多次修建,王宮集多種建築風格於一身,包括哥德式、摩爾式,還有葡萄牙式。

辛特拉的宮殿分為禮拜堂、天鵝廳、人魚室、微章室、中國室,還有喜鵲室等。參觀辛特拉王宮,你會有一種置身在童話世界裏的感覺。廚房中的兩個大煙囪,是兩個白色圓錐形的大家夥,高高的立在宮殿的房頂上。宮中每一個房間,都擺放著當時王室所用的家具和設備,比如阿拉伯的牆磚、意大利的雕刻、法國的吊燈、中國的瓷瓶、西班牙的扇子、捷克的水晶器皿、印度的木雕神像等,風格不一卻又完美的搭配在了一起。

在葡萄牙成立共和製前,這裏一直是國王的避暑宮殿。王宮頂部兩個一模一樣的大煙囪,成為了辛特拉王宮的標誌性符號。不管你在辛特拉的哪個地方,隻要能看到這兩個煙囪,就知道王宮的位置,便不會迷失在辛特拉的蔥蔥綠樹之中了。

辛特拉是葡萄牙裏斯本大區的一個市鎮,靠近裏斯本的住宅郊區,大概有33000居民。宮殿位於辛特拉山山麓,距大西洋有18公裏,空氣非常新鮮,風景也很優美。該鎮位於聖瑪利亞聖彌額爾、聖馬蒂紐和聖伯多祿3個堂區中間。在20世紀後期,這些堂區是人口和經濟增長的中心,主要是受到該地區旅遊業發展的影響。

辛特拉鎮擁有星羅棋布的皇家莊園和城堡,許多建築完成於15—19世紀之間,包括摩爾城堡,佩納宮和辛特拉宮,在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辛特拉也因此發展為裏斯本附近一個重要的旅遊中心。辛特拉是葡萄牙的第二大城市中心。辛特拉皇宮內的建築異常精美,其優越的地理條件還吸引了富人和藝術家前來此地居住。

辛特拉從公元13世紀後半期開始,成為皇室的避暑勝地。自從修建了辛特拉皇宮之後,更加受到了皇室的重視和喜愛。公元18世紀末開始,一些富商紛紛在這裏建造別墅。荷蘭領事建造的新古典主義式的塞特艾斯宮,是當時豪華的建築。1839年,費爾南多二世改造了哲羅尼莫司修道院,在山上建造了佩拉宮。佩納宮寬闊的庭院中,有一個引種著世界各國植物的植物園。

11世紀開始的重新征服戰爭中,辛特拉也未能幸免。1147年,葡萄牙首任國王,重新征服者阿豐索一世占領了裏斯本,辛特拉也隨之成為基督教世界一部分;1154年,辛特拉獲得“公社”的地位。到了12—13世紀,在山區地帶修建了男、女修道院。

若昂一世時,對休達的占領標誌著葡萄牙偉大航海時代的開始,辛特拉的皇宮中大興土木。大航海時代持續到了15和16世紀,貴族們在城內和山上蓋起了漂亮的別墅,因此,皇城變成了皇族的主要休假地點。西班牙統治時期,朝廷遺棄了辛特拉。19世紀,攝政王費迪南德二世把一座修道院改建成佩納宮,王室回遷使辛特拉再次興旺。

優越的地理條件吸引了富人和藝術家前來。

城裏和山上一樣,建築物、花園和公園與周圍自然環境和諧共處。

皇宮附近的城市廣場是狹窄曲折街道網絡的中心,許多更小的廣場也散布在街道網中,這張網向林木茂密的郊外輻射開來。帶階梯的街道便於市民登山。

皇宮、修道院組成了辛特拉的浪漫景色。這一景色以巍峨的山勢作為倚托,並摻雜著淡淡的花香。目不暇給的輝煌建築互相映襯,各種建築風格融彙一處,其異國情調常使人聯想到曆史變幻與風雲人物。

別墅一般都被圍攏在花園當中,偶有露在視野中的,則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

辛特拉皇宮代表了一種新穎浪漫的風景設計手法,它的影響力很強。首先,辛特拉文化景觀是外來文化占領特定地區的獨特示例。它完美地體現了多元文化兼收並蓄又和諧統一。在各種文學藝術影響之下,各種文化形態在奇花異草與精雕細琢的建築之間和平相處,美麗異常。

辛特拉是19世紀第一塊雲集歐洲浪漫主義建築的土地。費迪南德二世把被毀壞的教堂改建成了城堡,這一建築集中了哥特式、埃及式、摩爾式和文藝複興時期的建築特點。同時在建造公園的過程中,又引進了許多國外樹種與本地樹木混合栽種。另外,他們把在薩拉附近蓋的豪宅都統一蓋在道路的同一側,使它們的景觀與公園和花園的景觀交相輝映,這一切對歐洲景觀的發展影響很大。與佩納宮相比,這邊是破落的遺址,有著荒涼之美。雖然逶迤起伏的城牆現在長滿了青苔,但卻占據著整個山頭,規模之大與年代之久讓人浮想聯翩。伴著清爽的山風順著城牆走,可以欣賞山腰蔥翠茂密的樹林及其環抱著的幾座綠中白得奪目的別墅和山麓下淡橙色的辛特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