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愛國武裝力量在根據地及敵占區廣大群眾的支持和掩護下,利用境內山嶺綿延、森林密布的有利環境同敵人展開遊擊戰。他們設路障,埋地雷,炸橋梁,切斷輸電線和電話線,引誘敵人進入伏擊圈,抗擊敵人的掃蕩,殲滅殖民軍警的有生力量,還經常襲擊敵人的軍事據點及巡邏隊,燒毀殖民者的種植園,使敵人疲於奔命。1974年7月25日,民族解放軍徹底摧毀了安哥拉最北部緊靠盧沃的一個葡萄牙軍事哨所,殲滅守軍近百人,創造了著名的戰例。據不完全統計,到1974年,安哥拉三個民族主義政黨領導的反殖武裝力量已發展到15000人,解放了2/3的國土和100多萬人口。

幾內亞比紹愛國武裝力量在1960年代下半期繼續粉碎敵人的進攻。1968年5月至1969年2月,當兩個營的殖民軍進犯南部邊境地區、妄圖切斷解放區運輸線時,愛國武裝力奮戰九個月,終於用迂回戰術打敗敵軍,保住了這條重要的運輸線。1971年12月下旬,愛國武裝力量在莫雷斯解放區再獲大捷,殖民軍死傷數千人,指揮官被迫自殺。至70年代初,愛國武裝力量發展到1萬多人,控製了幾內亞比紹超過三分之二的領土以及超過一半的人口,活動擴展到殖民統治中心——比紹市的周圍。

莫桑比克的反殖武裝於60年代下半期在德爾加多角州和尼亞薩州建立較牢靠的基地,還在莫桑比克州及讚比西州開展遊擊活動,在太特州則開辟了新戰場。1970年5月,殖民當局糾集了3.5萬人的兵力,動用1.5萬噸軍事物資,還出動海軍、空軍和特種部隊,向德爾加多角州、尼亞薩州和太特州的解放區發動大規模進攻。莫桑比克愛國軍民經過三個多月的浴血奮戰,殲敵400多人,炸毀敵軍車幾十輛,擊落敵機4架,不僅粉碎了敵人的進攻,鞏固了解放區,而且還利用敵人後方空虛的機會向南推進,進一步擴大了解放區。

1970年下半年,莫桑比克愛國武裝力量乘勝繼續襲擊葡萄牙殖民軍。在1970年11月—1971年11月的一年裏,愛國武裝力量進行了數百次遊擊戰,打死打傷敵人2000多人。1972年7月,遊擊隊又在馬尼卡—索法拉州開辟新戰線,1972年9月—1973年9月,愛國武裝力量共殲敵2300多名,擊落擊毀敵機49架,擊沉艦隻11艘,擊毀軍車280多輛。至1974年,莫解陣武裝也發展到上萬人,控製了全國1/4以上的土地,擁有100多萬人口。

葡屬非洲殖民地各民族主義政黨較重視發動群眾和建設穩固的解放區。幾佛獨立黨非常重視培訓幹部和發動群眾。1960年,該黨總書記阿米爾卡·卡布拉爾在幾內亞共和國首都科納克裏舉辦了一所訓練幹部的學校。學員經過短期訓練後即回國內,到農村發動農民。

在1960年代初期的幾年中,該黨共培養了約3000名從事政治宣傳的幹部,這支幹部隊伍在發動農民開展反殖武裝鬥爭及建設解放區方麵起了重要的作用。

卡布拉爾認為,把解放區建設好,改善農民的生活,就能使農民更積極地參加民族解放戰爭,提出了“以醫院和學校取得戰爭勝利”的思想。幾佛獨立黨號召並幫助解放區農民發展糧食及副食品的生產,以滿足解放區人民生活的需要,並建立人民商店作為新的貿易流通體係的重要環節。其解放區的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也得到重視,至1972年已辦了164所學校,招收小學生1萬多人,設了9個醫院及117個診所。解放區還普遍建立了由人民選舉產生的村政權及鄉政權,有的地方還設立了軍政訓練中心。莫解陣也很重視在它控製的廣大農村和森林地帶建設解放區和遊擊基地。其解放區建立了州、縣、鄉各級政權,發展教育和醫療衛生等事業。1966年,僅在德爾加多角州就設有初級學校100所,供1萬名兒童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