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葡萄牙的建立(2)(2 / 2)

這是一場殘酷的獨立戰爭,但其本質卻更像是家族吵架。所以小伯爵唐·阿方索·恩裏克斯的授業師傅貴族埃迦斯·莫尼士,也正是他親手把小伯爵從一名不懂事的孩子訓練成了一名富有榮譽感的騎士,當然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弟子吃虧,所以他趕來調停。莫尼士向西班牙的國王承諾說,他將保證唐·阿方索·恩裏克斯放下武器,不再引發戰爭。

很顯然,國王也不願意跟自己的表兄弟打這場戰爭,所以他非常開心地接受了莫尼士的調停,未做思考便立即撤軍走開了。

但是埃迦斯·莫尼士對小伯爵唐·阿方索·恩裏克斯的教育方式顯然出了點問題,又或許是小伯爵對尊嚴與榮譽的理解與埃迦斯·莫尼士的理解完全不同,唐·阿方索·恩裏克斯剛剛從被圍得水泄不通的城堡裏出來,就統領忠心的騎士們向著母親衝殺過去。

這突然其來的情況使母親唐娜·特萊莎措手不及,匆忙間從其表兄弟費爾南·皮雷斯·德·特拉瓦那裏借來了一批人馬,與兒子交戰於吉馬良斯城附近的聖·馬梅德,結果很顯然,沒有做好準備的母親特萊莎的部隊抵擋不住血氣方剛的兒子恩裏克斯的部隊,最終一敗塗地,隻好匆匆地逃回了西班牙老家。

從此唐·阿方索·恩裏克斯占據了葡萄牙,成為了葡萄牙的第一任國王。

這件事讓唐·阿方索·恩裏克斯的老師埃迦斯·莫尼士也手足無措,他是有苦說不出。他知道自己有負於國王的信任,為了一個騎士的榮譽,因此,他攜家人遠赴西班牙,表示願意接受國王阿方索七世的懲罰。幸好阿方索七世通情達理,沒有選擇責罰他。如今木已成舟,再責罰莫尼士又有什麼用處呢?

阿方索七世不僅沒有責怪埃迦斯·莫尼士,甚至也沒有怪罪於表弟唐·阿方索·恩裏克斯,此時正是他加冕成為西班牙皇帝的時候,因此,他隻是希望唐·阿方索·恩裏克斯能夠出現在他加冕的教堂裏,來維護皇帝最後的尊嚴和家族榮譽。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唐·阿方索·恩裏克斯竟然拒絕出席這次加冕儀式,這次叛逆使得阿方索七世非常生氣。

可想而知,最後征服者唐·阿方索·恩裏克斯與新加冕的西班牙國王阿方索七世之間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戰爭。曆史上記載,兩個阿方索很快就在談判桌前坐了下來。穆斯林軍隊又打過來了,所以兩個阿方索很快達成了協議,他們最後簽訂了《圖伊合約》。唐·阿方索·恩裏克斯把他從阿方索七世手中奪到的米紐河北部的加裏西來地區還給西班牙國王,然後就急忙出發去抗擊穆斯林軍隊去了。

唐·阿方索·恩裏克斯的部隊與一支數量龐大的穆斯林軍團遭遇,那一天正好是聖地亞哥節,而這位神祇又是當地人所信奉的“摩爾人的克星”,所以當地人堅信正是由於聖地亞哥的幫助,實力明顯超過唐·阿方索·恩裏克斯的穆斯林軍團竟然被打得大敗而逃,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然而,這場戰爭卻一勞永逸地奠定了唐·阿方索·恩裏克斯在當地人心目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1143年,恩裏克與卡斯提王國簽訂《薩莫拉條約》,宣布正式獨立。阿方索七世也最終妥協,授予了阿方索·恩裏克斯國王的稱號。

唯一的條件是葡萄牙仍需保持與皇帝的臣屬關係。因此,葡萄牙成為了14世紀歐洲第一個獨立的國家。

其實,葡萄牙的獨立戰爭就像是一場友好的騎士運動會。這場戰爭沒有行軍布陣,沒有白刃格鬥,沒有殺人盈城,沒有屍橫遍野,我們所能想到的常規戰爭中應有的殘酷的情形都沒發生。這樣和平的獨立戰爭在當時也是非常令人費解的。恐怕也隻有騎士能夠理解他們自己的戰爭了。

1157年,阿方索七世去世,他把卡斯蒂利亞和萊昂分別傳給了兩個兒子,帝號因此也自動廢棄。這件事傳到葡萄牙國王的耳朵裏,他可高興壞了,於是他趁機提出:他的王國與卡斯蒂利亞和萊昂應具有平等地位;國王和國王之間不再有君臣關係;葡萄牙隻臣服於羅馬教廷。

為了鞏固自身地位,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一世致函羅馬教廷,他表示自己和以後世世代代繼承者將永遠臣服於教皇並且向教廷納貢金。

然而,事情卻沒有他想象的那樣順利,一直過了35年教皇才承認葡萄牙王國和王位。

經曆了漫長的過程,勃艮第王朝要維持葡萄牙的獨立與發展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早期的葡萄牙,需要麵對比自己強大許多倍的卡斯蒂利亞—萊昂王國和摩爾人政權,這就需要他們要巧妙靈活地利用三者間的微妙關係,並且借助歐洲其他國家的力量。聰明的葡萄牙人利用歐洲十字軍來打擊摩爾人,利用英國人來抗衡卡斯蒂利亞—萊昂。

當然,這樣的形勢雖然對葡葡萄牙極其有利,但是增強自身實力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他們清楚的認識到,要使國家強大起來,維持住獨立的現狀,最主要的是不斷加強中央王權,並且努力發展國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