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的校園安全工作是一件大事,它關係到社會穩定、家庭幸福以及我國中小學基礎教育的發展。自1996年國家教育部把每年3月26日定為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以來,全國各地高度重視中小學安全工作,並采取了一係列的有效措施,使得中小學安全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安全教育成效大幅度地提髙。然而,令人堪憂的是中小學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數仍在1萬人以上。教育部辦公廳為了指導安全教育日活動,專門下發了關於中小學開展校園安全主題教育活動的通知。通知中明確指出校園安全的範圍包括校內安全、校門外附近治安秩序與交通安全及校園周邊安全。在以往的工作中各地各級領導對中小學校園安全教育都給予了極大的關懷和支持,然而目前中小學校園安全教育還存在許多漏洞與不足,仍需要各級領導、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努力,把安全教育活動搞活、搞好。
一、吸取“悲劇”的慘痛教訓
近些年來,全國各地相當一部分中小學校校園安全令人堪憂,尤其是在一些邊遠山村,各類惡性事故不斷發生。在某些地方校園內還出現了學生因樓道擁堵被擠壓被踩死踩傷、因玩耍打鬧致傷,食物中毒、傳染病流行,以及極個別道德敗壞教師猥褻奸淫女生等重大安全事故。
火災事故是危及校園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近日來頻頻發生的火災故事嚴重影響了校園的安全狀況和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
2001年6月24日中午12時許,安徽省肥西縣城青年路糧貿大廈突起大火。此時,150餘名準備參加中考的中學生有的正在二樓就餐,有的在四樓休息。
事隔48小時後,安徽省蕪湖市第三中學一幢教學樓又突然失火,近500名學生被迫中斷考試。
除了火災事故外,建築物倒塌也常常威脅著廣大學生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比如就在2001年6月20日上午,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區連喜坪小學發生圍牆倒塌事故。救護車趕到時,被埋的學生中有4名學生已經停止呼吸,有3名學生身受重傷,2名學生受輕傷,被立即送往株洲市中醫傷科醫院急救室搶救。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仍然有部分學生在危房中上課,因而時常出現教室或圍牆倒塌,學生被砸死、砸傷的惡性事故。
在校園中最常見的另外一類事故是集體中毒,由此導致的疾病甚至死亡每年都有。湖北省鹹豐縣某中學2001年6月17日發生學生集體中毒事件,約150名學生出現發熱、惡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101名學生住院接受救治。2000年各地上報的事故中,食物中毒的比例很高。這類事故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於食堂管理不善導致食品衛生不合格造成的。注意食品衛生的管理,以確保學生的生命安全,食堂的管理應是一個重要環節。
擠傷踩死、房屋倒塌、食物中毒等已經奪取了許多青少年的寶貴生命。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其他的不安全因素,嚴重威脅著青少年的生命安全。
據有關方麵數字顯示,我國的中小學生每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數在1萬人以上。據1994年不完全統計,中小學非正常死亡人數達到了1.8萬之多,即平均每天有約49名學生因各類事故死亡,相當於一個教學班的人數。據2000年的不安全統計,非正常死亡的中小學生人數已從1994年的13萬人下降到了1.44萬人。雖然下降了,但這1.44萬個幼小生命的消失依然讓人心痛。據了解,從2000年各地上報給教育部的事故分析中看,各種溺水事故占上報事故總數的19.58%,死亡人數占總人數的5.65%;各類中毒事件占15.38%,死亡人數占3.48%;各類建築物倒塌事故占9.09%,死亡人數占10%;各類交通事故占8.39%,死亡人數占17.39%;各類治安事件占7.69%,死亡人數占6.09%。
盡管家長和社會都很關心中小學生的安全,但是如此讓人痛心的悲劇還是屢屢發生。究竟原因何在?值得人們深思。當然每一個悲劇後麵都有各自的具體原因。但是總的來說,都與安全意識不夠,沒有加強安全方麵的教育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