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施主,老……”了空衲字未說出口,已被姬殤打斷,“佛爺爺,叫我殤兒便可,你是不是有事交待啊,但說無妨。”
了空見此子頗有靈性,天真無邪,對方才的決定又增添了幾分信心。適才借助舍利了空便已確信殤兒習得一門高深佛法,隱隱與舍利產生共鳴,又兼此娃兒時必有因果,不必醍醐灌頂已是璞玉良材,不如將自己的來由說與他聽。
“殤兒,老衲遊曆世間,於陰山見邪門竟以生魂為祭,供奉此物,我悲憤不已便趁機搶了過來,欲日後回寺同我那幾位師兄將其鎮壓於寺中。”話語間,了空從懷中掏出一物,一顆紫黑色的珠子,黯淡無光,毫不起眼,一旁的舍利卻是金光大放欲撞向此物。“此邪物名為噬魂珠,乃是噬魂殿的鎮殿之寶,專吞噬靈魂,操縱鬼物,禍害天下數百年,日夜間侵擾我的心神,村中的慘劇也是因此物而起。”了空將噬魂珠平托於姬殤的眼前,鄭重其事般說道:“老衲有一事相求,此刻我已無法再懷此物,否則必遭反噬,殤兒你天真無邪,又習得佛法護身暫時不會受此珠控製,你攜此物莫要令他人知曉,待得拜入那天劍門,太和山脈連綿千裏,你將其丟棄至人煙罕至處便是功德圓滿,我已用大梵佛法布以層層結界,短時之間還算安全,我所說之話,施主切記!切記!”
姬殤見了空言語誠懇,又見此珠平凡無奇,信手拿來觀瞧,手掌中一陣冰涼舒暢,並無異端,索性幫了空一把也無大害,遂點頭應下了此事,將珠子收了起來。了空開始便已計劃好此事,所以才對吳起先行施法,當下不免對姬殤有歉然之意,此法實屬無奈之舉,噬魂珠若多次經人之手恐生禍端,見邪物對姬殤未產生影響也就放心了,但還是反複言及適才的計劃,強調此事幹係重大,連吳起都不宜知曉。姬殤也多次保證,隻要入得天劍門,必會揀一恰當時機丟棄此物。待得了空放下心來,吳起還未蘇醒,姬殤心想了空既是得道高僧,精通佛法,自己參習的晦澀佛經或許可以向其詢問一二,便虛心請教。
“了空大師,殤兒修行佛法數年,至今不得其門,還望賜教。”
了空早已觀察姬殤多時,見其周身雖有佛法,但是並未彙集,而是散於身體各處便知問題所在,解釋道:“施主修煉佛法必知菩提眼和那苦海一說,與道家不同,起初我們不借天地之力,自我磨礪,挖掘潛力,周身佛力漸生,將佛力彙聚於丹田之間,日夜精煉,待得圓滿之時,丹田會有一顆佛力凝聚的菩提,菩提溝通陽氣精華,日夜淬煉,表麵漸漸幻化出如眼睛一般的痕跡,如此持之以恒,千眼菩提修成之後破裂幻化成海,便是那苦海……”
見姬殤聽的津津有味,了空講法之心大濃,之後又解釋苦海盡是佛力精華本源,用其反複洗練身體,去修那金身之法,苦海幹涸,金身初成,若要上進,需再造苦海,反複衝刷身體,因此金身也分為三個階段:琉璃金身、混元金身、不滅金身,至於那於傳說中提及的淨世金身太過虛幻渺茫,了空並未提及,總之金身大成,世間少有匹敵!
姬殤如見到新天地一般,神情激蕩,明白了佛道一途應如何循序漸進,不可急功近利。了空也提出帶姬殤回寺教導佛法,這樣邪物之事也可安然放心,但遭到了姬殤的婉言相拒,言辭樸素卻不容反駁:
“殤兒一切隨心,想去親自見識這萬千世界,日後有緣終會相見。”
了空頓時醒悟,自己心係噬魂珠,執念太深,以是犯了佛家的大忌,便也不再強求。隻是……隻是自古佛道不相通,娃娃身懷佛法,又去學那道教真法,落得兩者皆空豈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