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免疫力逐漸減退,新陳代謝能力也逐漸降低。因此,老年人要特別注意日常保健。民以食為天,在日常保健眾多需要注意的事項中,飲食尤為重要。因為飲食直接影響著人的身體健康,如果飲食調理得法,身體就會健壯,精神也會好,也就不容易生病了。那麼,老年朋友們應如何通過健康、合理的飲食保養身體、延年益壽呢?本章將為您一一解說。
1.老年人一日三餐巧安排
人到老年時身體各器官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與此同時,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也會明顯降低,對食物的需求量便不能減少。因此,對於老年人來說,熱量的攝入量可以相應地減少,這樣也有利於防止肥胖導致的各種慢性疾病。那麼,如何合理安排老年人的一日三餐呢?
早餐
老年人早餐的最佳時間在早上7~9點。因為人體經過一夜睡眠,絕大部分器官得到了充分地休息,但是消化係統在夜間仍舊工作繁忙,緊張地消化,到早晨才處於休息狀態,至少需要2個小時,才能恢複正常功能。而且老年人各個組織器官的功能都已經逐漸衰退,如果過早進食早餐,機體的能量被轉移用來消化食物,自然循環受到幹擾,代謝物不能及時排除,積存在體內則會成為各種老年疾病的誘發因子。
早餐應以軟的食物為主。因為早上老年人的胃腸功能呆滯,食欲會不佳,所以特別忌諱吃油膩、煎炸、幹硬及刺激性食物,否則容易導致消化不良。主食一般吃含澱粉的食物,如饅頭、豆包、玉米麵窩頭等,還要適當地增加一些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等,以及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果汁等,從而使老年人精力充沛。
饅頭含有較為豐富的澱粉,可作為老年人早餐的主食,另外可以搭配豆漿一同食用。
午餐
午餐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要補充早餐後3~5個小時的能量消耗,又要為下午3~4個小時的生活做好必要的營養儲備。如果午餐吃不好,下午3~5點鍾就容易出現明顯的低血糖反應,表現為頭暈、嗜睡,甚至心慌、出虛汗等,嚴重的還會導致昏迷。因此,午餐應該吃好,還要吃飽。
午餐食物的選擇大有學問,它所提供的能量應占全天總能量的35%,這些能量應來自足夠的主食、適量的肉類、油脂和蔬菜。與早餐一樣,午餐也不能吃得過於油膩。
晚餐
晚餐至少要在睡前兩小時進餐。如果晚餐吃得過多、過飽,人體不容易消化也會影響睡眠,而且多餘的熱量會合成脂肪在人體內貯存,易使人發胖。此外,攝入的熱量過多會引起血膽固醇增高,容易誘發多種老年性疾病,同時也會增加胃腸等消化係統的負擔,這對於老年人的健康很不利。因此,建議老年人晚餐少吃一些,攝取的熱量不能超過全天攝取總熱量的30%。
晚餐以清淡、容易消化為原則,主食可以選擇粥、麵條等,另外,搭配適量的蔬菜、肉類也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