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對待自己,對待他人,你才能體驗到人生的美妙,才能有愉快的心情。想想自己吧,每天晚上,睡覺前脫衣服時,記著也脫去你的煩惱;早上起來走出家門帶東西時,別忘了帶上你的快樂。或許,物質可以製約我們的生活方式;或許,為生活而奔波會限製我們的時間;或許,有人可以控製我們的言行,但是,沒有什麼能限製我們心靈的自由。
1.放下包袱輕鬆生活
你必須讓過去的都過去。
——史蒂夫·喬布斯
一位年輕人問一位智者:“我為什麼這麼累?任何一件小事總讓我心緒不寧、耿耿於懷?”智者沒有直接回答,他把一張紙交給年輕人,並對年輕人說:“請你舉著它。”
年輕人舉起這張紙,一分鍾過去了,智者問:“感覺怎麼樣?”年輕人回答說:“沒有什麼,輕鬆。”半個小時過去了,智者又問:“感覺怎麼樣?”年輕人說:“手臂有點酸。”
一個小時過去了,智者又問:“感覺怎麼樣?”年輕人說:“我的手和臂都麻了。”智者說:“你把紙放下吧,放下後感覺怎麼樣?”年輕人說:
“太輕鬆了。”
智者說:“生活中的許多事也是這樣,你現在明白了嗎?”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紙”,你的心就這樣“舉”著它。“放下”,能使你的心不必再承受那一張張對生命來說本是多餘的“紙”。放下吧,放下那顆追名逐利的心,放下那些困擾你的生活瑣事,放下生活與工作的壓力,放下一切你所能放下的東西吧,還自己一個輕鬆清淨的空間、一片心靈的淨土和一方恬靜的園地吧!
能放下是一種境界。有些人年紀輕輕就聰慧過人,在“舉起”與“放下”之間拿捏得遊刃有餘。有些人人到中年才對人生有所領悟,把該放下的都放下了,才感覺到生活的輕鬆。而有些人一生都未能放下,與這份對塵世的怨恨和不滿糾纏了一生。能放下是一種領悟、一種在曆經磨難後的豁達,因為有時候想放下也不一定能放下,於是才有了判斷男子漢的標準,那就是能否做到“拿得起,放得下”。
那麼,怎樣才能放得下呢?至少要做到不過分注重名利,不計較眼前得失,有長遠的目標和堅強的意誌。“放下”不代表“放棄”,“放下”是丟掉生活中無足輕重的東西。譬如一架飛機油量不足時千萬不可放棄生存的欲望,我們可以丟掉一些包囊,讓飛機順利降落。“放下”一點,便輕鬆無比,行動起來自然更加有力。我們行動的停滯或受阻,往往是由於思想的“包袱”太重而又舍不得丟掉一些所導致的。隻要放下思想的包袱,我們的行動就會有“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快感。
“放下包袱,輕鬆前行”。對於生活,我們要積極應對,放下精神和物質的“包袱”,以一種超然的態度去看待人生、創造人生、享受人生。不要因為一點點與目標無關的小事而使自己的身體和心理承受不必要的壓力,“放下”便是為自己打開一扇通向光明、通向成功的窗戶,“放下”便是選擇了一條豁然開朗的生命之路。能放下的人必是大智大慧的人。
放下一點,就會得到更多。會“放下”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一位很有名氣的心理學教師,一天給學生上課時拿出一隻十分精美的咖啡杯,當學生們正在讚美這隻杯子的獨特造型時,教師故意失手,咖啡杯掉在水泥地上成了碎片,這時學生不斷發出了惋惜聲。
教師指著咖啡杯的碎片說:“你們一定為這隻杯子感到惋惜,可是這種惋惜也無法使咖啡杯再恢複原樣。今後在生活中發生了無可挽回的事時,請記住這隻破碎的咖啡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