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一種活著的姿態(1)(1 / 2)

喬布斯的成功告訴所有年輕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費時間,一個人立身處世,應該不要在意別人的評價和看法。人生畢竟是自己的,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你會發現一個無法忽略的事實:很多人迷失了自己,放棄了掌握未來的主動權,工作中永遠是被領導者,他們中絕大多數人生活得其實並不開心。

1.活著就是幸福

沒人想死,即使想去天堂的人,也是希望能夠活著進去。

——史蒂夫·喬布斯

喬布斯說:“活著是一件十分難得的事情,不妨用所有的方式來表達生命的意義。”

當你可以活著、笑著、哭著、吃著、睡著,真真實實地感到生命之水的流動時,你的存在就是一種幸福。活著,就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幸運的是你可以看到那和煦的陽光,幸運的是你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幸運的是你可以自由地行走於天地之間。

一個人被情所傷,傷得很深,於是他決定遠走天涯。他來到佛祖麵前,痛哭流涕,而後告訴佛祖,即將遠離。

佛祖說:“離開前,請回答幾個問題。”

人說:“既然要走了,回答也無妨。”

佛祖問:“天涯在哪裏?”

人答:“天涯在很遠的地方,在天邊。”

佛祖又問:“天邊在哪裏?”

“這個……”人答不出,說,“請佛祖指點迷津。”

佛祖說:“天涯在你心裏。”

人詫異:“天涯怎會在我心裏?”

佛祖說:“既然你已被情所傷,走得再遠,心依然受傷,無所謂天涯;如果你覺得傷已平複,更無所謂天涯,天涯就在你心裏。”

人說:“那第二個問題又是什麼?”

佛祖問:“你認為幸福是什麼?”

人說:“幸福就是愛。”

佛祖說:“錯,幸福就是你活著。”

人更詫異:“僅僅活著就是幸福了嗎?”

佛祖說:“在這個世界上,能活著已經是幸福的。很多人來不及享受生命就匆匆地走了,難道你不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嗎?”

人說:“那請問痛苦是什麼?”

佛祖說:“痛苦就是活著。”

人又詫異:“活著是幸福,如何又是痛苦呢?”

佛祖說:“生而為人,就是要既享受幸福又承受痛苦,這樣才叫人生。

你幸福是因為你還活著,你知道痛苦也是因為你還活著,否則你如何知道痛苦所在呢?”

人說:“我懂了,可是我這次真的傷得很深啊。”這個人又將話題轉到傷痕上。

佛祖說:“何謂受傷?”

人說:“我心已碎,我的付出沒有回報,所以受傷。”

佛祖問:“何謂付出,何謂回報?”

人無語。

佛祖問:“你做人的要求是什麼?”

人無語。

佛祖說:“沒有相互的愛,你付出的每一份愛,都應該是發自內心的,出於對自己做人的要求,根本與對方愛不愛沒有關係。愛有時不是出於相互的,不是你愛了別人後,別人就一定需要來愛你。如果幸運的話,你得到了別人愛你,那麼你應該心存感激,根本與你是否愛過無關。在這個世界上,不僅僅隻是愛情,你付出的時候,不應該想著回報;你得到的時候,也不應該想到回報,因為沒有什麼是絕對相互的。”

人說:“我明白了,我應該以感激的心去麵對生活,我所獲得的美好、痛苦都是生活賜予我的,它們是我生命的兩種不同的表達形式,所以我是幸運的。因此,我願意繼續留下來生活,哪裏也不去。”

那個人大踏步走出佛祖的殿堂,外麵陽光明媚,暖風習習。

“活著”二字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呐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承受,去承受生命賦於我們的責任,去承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喬布斯曾經也麵臨著死亡的威脅,但最終還是從死神手中逃離出來,因為他始終告訴自己,必須要活著,因為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去做。

喬布斯17歲時曾經讀過這樣一句格言:“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成你生命裏的最後一天,你將在某一天發現原來一切皆在掌握之中。”這句話從他讀到之日起,就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於是,在此後的幾十年裏,喬布斯每天早晨都對著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末日,我還願意做我今天本來應該做的事情嗎?”

在他所知道的各種方法中,提醒自己即將死去是避免掉入“畏懼失去”這個陷阱的最好辦法。然而,死亡之神似乎就是要考驗這個傳奇人物是否真的不懼怕它,就跟他開了一個荒唐的玩笑。

2004年,喬布斯突然被診斷出患了癌症,他的胰髒出現了一個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