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曾經說過:“寶貝放錯了地方便是廢物,人生的訣竅就是找準人生定位,定位準確能發揮你的特長。經營自己的長處能使你的人生增值,而經營自己的短處會使你的人生貶值。”
3.把願望滲透到“潛意識”裏
我的夢想就是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蘋果電腦,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成為一個非凡的公司。
——史蒂夫·喬布斯
我在世界華人演說家俱樂部核心品牌課程《總裁演說智慧》中分享到:領導者領導願景,推行希望,傳播夢想。
讓蘋果電腦成為人們的最愛,這是喬布斯一直在追求的東西。喬布斯相信,一個有著廣泛價值、能夠改變人們生活的東西,會得到人們的喜愛,並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一項生活內容。在喬布斯看來,這是他一生的願望,所以他的追求就是為了實現這一點。
其實,喬布斯的這種邏輯關係是很多企業家都難以接受的,在喬布斯自己看來,他是為了改變世界才努力讓自己的公司變得非凡的,而在這一點上,傳統的價值觀與喬布斯個人的價值觀正好相悖。喬布斯的獨特,在此可見一斑。
我們現代的年輕人要感受的就是喬布斯這種與眾不同的力量: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2011年3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宴請了他。在宴席上,喬布斯告訴奧巴馬:“當我身處危機之中,我無法確定自己是否可以把整件事情推向終點,但我總是能夠到達彼岸。雖然有時候會心生疑慮,但我始終認為事情的關鍵在於我不會完全被嚇倒,我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願望中去。”
其實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我們都應該有自己的目標,這種目標就是我們應該堅持的願望,無論如何都不能忘卻的願望。
有一位師傅給他的弟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3隻獵狗追殺一隻土撥鼠,土撥鼠鑽進了一個樹洞。這隻樹洞隻有一個出口,可不一會兒,從這個樹洞裏鑽出來一隻兔子。兔子飛快地朝前跑,並爬上了一棵大樹。兔子在樹上,倉惶中沒站穩,掉了下來,砸暈了追過來的3隻獵狗。最後,兔子終於逃脫了。
故事講完後,師傅問聽課的弟子們:“這個故事有什麼問題嗎?”
弟子回答:“兔子不會爬樹。”
“一隻兔子不可能同時砸暈3隻獵狗。”
“還有嗎?”師傅又問。
直到弟子再也找不出問題了,師傅才說:“你們回答的是事實,可你們漏掉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土撥鼠哪裏去了?”
其實這個小故事就是告訴我們,無論如何,我們一定要堅持自己的願望,將自己的願望深入到“潛意識”中。隻要有了這種堅定的意願,願望就會變成行動,我們才不至於被其他看似“願望”的東西所分心,我們就能很專注地朝著實現願望的方向前進。
所謂“潛意識”是不自覺的,潛藏於人內心深處的,平時它並不出現,但在無意識中或者某一特殊時刻會閃現,並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就像喬布斯說的:“關於你內心的願望,不能隻是想想就可以了。”
我們要時刻對自己說,不管怎樣,無論怎樣,一定要這樣,一定非如此不可。必須是這種強烈的意念支撐的願望才能實現。
生性另類叛逆的喬布斯同樣沒有讀完大學,上初中時,喬布斯在一次同學聚會上,與比他年長5歲的沃茲不期而遇。沃茲是學校電子俱樂部的會長,對電子也有很大興趣,這為他倆日後合作埋下了伏筆。
1975年,從印度浪跡歸來的喬布斯找到了電腦天才沃茲,此時的沃茲還是熱衷於計算機技術,隻不過他製造了一批又一批電子設備,都是用來滿足自己對電子世界好奇和征服欲望的。也就是說,他設計的這些玩意兒都是為了滿足個人愛好而已。而此時的喬布斯卻已經擁有了一個和沃茲完全不同的設想和方向,因為喬布斯所想到的是一台台擺在千家萬戶桌麵上的計算機,一種真真正正屬於個人的計算機。
也就是這個夢想讓他的命運和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喬布斯向沃茲講述著自己的設想,他的情緒非常激動,甚至有些慷慨激昂。這種全新的領域對於沃茲來說是非常令人興奮的,於是,沃茲成為了喬布斯的創業夥伴。可別以為他們的條件有多好,也別巴望著他們能夠買到我們現在隨處都能買到的鍵盤、主板、存儲係統、運算係統,等等。他們一無所有,他們隻能自己來製造這些東西。喬布斯和沃茲能夠買到的最大的配件也就是一塊塊功能單一的芯片。隨著設計的一天天深入,喬布斯隻得搬出了自己的臥室,住在自家陰冷、黑暗、潮濕的車庫裏。
這兩個擁有偉大夢想的年輕人,在非常困苦的條件下艱難地行走著。
終於在1976年,他們製造出了一台完整的計算機,喬布斯將它命名為Apple(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