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碰壁的石虎已然喪失了理智,懷著對慕容鮮卑的徹骨之恨,石虎發動了他最瘋狂的一次擴軍,他規定漢人百姓中家有五個男丁的征三人,家有四個男丁的征二人,家有三丁和二丁的征一人,這樣由青壯年組成了第四次征伐遼東的大軍。
關於此次軍隊數量到底有多少,史書眾說紛紜,有說五十五萬的,有說八十五萬的,有說一百萬的,還有說一百五十萬的。不過,根據後麵慕容儁的征兵一百五十萬以及此次出征的物資——大船一萬艘,運軍糧一千一百萬斛來看,此次軍隊數量絕不下於一百萬。在宛城匆匆閱軍完畢後,石虎便浩浩蕩蕩地開往了遼東。
得知石虎率領如此龐大的部隊來討伐自己,慕容皝即使連戰連捷也未免有些膽寒,但是,短暫驚訝之後慕容皝便露出了詭異的笑容。
不久,前方傳來消息,說石虎用於備戰的物資都被慕容皝給搗毀了。原來,慕容皝趁著石虎軍隊數量龐大,進軍遲緩之際,搶先率領一萬大軍經居庸關兵臨薊城城下,做出一副要攻城的樣子。待將趙軍悉數吸引來這個地方增援時,慕容皝便虛晃一槍,南下攻陷了高陽,並焚毀了石虎在這兒的一切物資。
失去了物資維持的東征大軍隻得宣告失敗,這一次石虎是徹底服輸了,打那之後他便再也沒有動過心思討伐燕國,殊不知在他死後,自己的國家依舊陷入了與燕國的戰爭中,隻是那時候戰爭的主動權已經掌握在他人手中了。
經此一役,慕容鮮卑正式從一個區域性的霸主轉變為逐鹿中原的競爭者,慕容皝趁機進行了遷都,並將新都命名為“龍城”。後人有詩提到了這座雄偉之城,“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也就是在遷都後不久,慕容皝派遣使臣出使東晉,請求朝廷正式冊封自己為燕王。
要知道,此時距離慕容皝擅自稱王已經過去多年了,如今舊事重提自然讓東晉方麵很尷尬,於是東晉群臣依舊采取老方法——冷處理,既不承認也不拒絕。不過這一次的使臣可不是這麼容易被忽悠了,他直截了當地說道:“想當初石虎以遼西王為餌誘惑於我家主公,我家主公尚且斷然拒絕,如今隻是一個區區燕王,晉朝都不肯應允,怕是丟了上國風度。況且誰說沒有異姓封王的先例?遠的不說,就說近的東吳,當初不也是封了身處遼東的公孫淵為異姓王麼,怎麼到了司馬家當政還不如孫權明白事理?”
使臣的一席話讓東晉君臣三緘其口,一番思忖之後便應允了他的這項要求,晉成帝委派大鴻臚郭烯出使龍城,冊封慕容皝為使持節、大將軍、幽州牧、大單於、燕王。至此,慕容皝經過一係列努力,終於名正言順地當上了其父夢寐以求的燕王。
而慕容皝的幾個兒子,日後將會扛起父輩的旗幟,趁著中原動蕩之際入關逐鹿天下,並最終開創盛極一時的大燕帝國。在講述他們的故事前,還得先熟悉下幾位重要人物。
慕容皝的世子慕容儁排行老二,是嫡長子,史載慕容儁“骨相不恒”,從體格上看就絕非凡品,所以慕容廆在世的時候,對這個孫子很滿意,認為他以後能做中原人的皇帝(事實上卻也是如此)。而長大後的慕容儁更是出落得儀表堂堂,研習各種漢家經典,具有經國治世的才幹。
老四慕容恪以後還會著重提到,這邊先簡要說一下。慕容恪,字玄恭,由於母親身份卑微,所以從小並不被慕容皝待見。不過隨著慕容恪年齡的增長,他在軍事方麵的造詣讓慕容皝歎為觀止,此後便頻繁讓他出入於行伍之中以便曆練。
老五慕容霸,從小便深得慕容皝寵愛,慕容皝曾一度想廢慕容儁,立慕容霸為世子,隻是因為他並非嫡子,也非長子,大臣反對意見較強烈,所以隻得告吹。慕容霸很早熟,八九歲便能上陣殺敵了,日後這位慕容霸還有個響亮的名字——慕容垂。
此外,慕容皝還有個小兒子慕容德,後來成為南燕的開國之君,隻是目前他年紀尚小,就不仔細介紹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匈奴羯胡逐鹿中原的時代即將過去,成漢、趙國、東晉三分天下的格局也將隨之改變,接下來一批新人物即將粉墨登場。走在前麵的是慕容家諸子,當然,還有蒲洪和姚弋仲的兒孫們,而在南方,一位雄才的崛起將正式改變東晉的整個曆程,而他的影響則將一直持續到東晉末年。
曆史就是這樣,衰亡與興盛交替,鮮血與風流縱橫,英雄如同繁葉,落地後又會生根,然而,葉子總是隨風飄飛,隻有根才能牢牢紮於土壤之中。那千千萬萬的黎民便是這樹木之根,正如日本老電影《七武士》的台詞那般:“武士就像風,從大地上漫卷而過,那些農民始終和大地在一起,永遠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