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鮮卑人的突然殺出,石虎可謂是猝不及防,當他反應過來想組織人馬殿後抵禦慕容恪時,才發覺大軍已經亂作一團。

轉眼間慕容恪的部隊已經逼近了中軍,而布置在中軍的部隊恰恰是石虎精中選精的龍騰軍,結果這些所謂的精銳部隊竟然扛不住慕容恪的三千騎兵,紛紛做了刀下亡魂。石虎麵對如此潰敗的形勢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嚴,手足無措地等待著其他部隊的救援,然而其他部隊已經陷入了相互踩踏的混亂中,哪裏還有工夫顧及石虎啊。

也是老天不絕石虎,這時候殺得興起的慕容恪竟然被一支部隊給纏住了,這是一支清一色由漢人組成的部隊,在後趙各路大軍都在潰敗之際,這支秩序井然的部隊格外顯眼。這支部隊以長槍大盾護住前後兩軍,兩側配以弓弩部隊壓住陣腳,任鮮卑騎兵無論從哪個方向進攻,都會遭到猛烈的壓製,待鮮卑騎兵撤下後,這支軍中的騎兵又趁勢反殺。

尤其是這支部隊的首領,左手一杆雙刃矛,右手一枝十字戟,胯下一匹嘶風朱龍馬,在萬軍之中顯得虎虎生威,雖然年紀看上去也就二十歲,但身上卻透著一股幹練和老到之氣。他張弓搭箭,連續放倒了數十名鮮卑騎兵,隨後他又策馬殺入陣中,一人一騎直殺得慕容鮮卑人仰馬翻,各自潰逃而去。

慕容恪見已經重創了羯胡部隊,自己隻帶了數千人,若是與此人纏鬥隻怕會得不償失,於是便集合部隊撤了回去。事後,從一些戰俘口中,慕容恪才得知,那名漢將叫石閔,本姓冉,父親便是曾經為石虎力戰劉曜而最終陣亡的乞活軍猛將冉瞻。冉瞻死後,石虎將冉閔收為養孫,悉心培養,終於將他鍛造成一部殺人機器,即使在驍勇的慕容鮮卑麵前,冉閔依然壓住了他們的氣場。

此次戰役史稱“昌黎會戰”,是冉閔和慕容恪的首次對決,慕容恪以三千騎兵橫掃數十萬趙軍而威震天下,而冉閔以區區一部力挫慕容恪也讓他得到了石虎的嘉獎。史載後趙諸軍盡潰,唯遊擊將軍冉閔三千漢軍獨全。此戰後,冉閔成名,被石虎提拔為北中郎將。

趙軍倉皇撤回國內後,慕容鮮卑趁勢吞並了原屬段部鮮卑的所有版圖,石虎忙活了半天反倒是幫他人作了嫁衣,心中自然惱怒,時時刻刻想著要報仇雪恨。機會很快就來了,來年開春,鑽山溝的段遼實在難以忍受饑一頓飽一頓的山賊生活了,便修書一封向石虎投誠,表示願意作為向導替石虎掃平慕容鮮卑。

聽聞這一消息,石虎很激動,吸取上次人多就是累贅的教訓,這次石虎準備安排一支偏師前去攻取慕容鮮卑,而統帥就敲定麻秋了。隨後麻秋領兵三萬,配合北平太守陽裕的地方部隊一同前去接應段遼,誰知道關鍵時刻段遼反水,竟然投了慕容皝並設計將麻秋大軍引入包圍圈,結果伏兵強弓勁弩一陣招呼,外加大火焚燒,將麻秋三萬大軍燒了個外焦裏嫩。

麻秋總算命大,帶著兩千人馬跑路了,陽裕這個斯文敗類再次體現了他的操守,單人投降了慕容皝。麻秋灰溜溜地回去後,石虎大發雷霆,決定斬了這個敗軍之將以儆效尤。而這時,麻秋平日裏積攢的人脈起了關鍵性作用了李農、冉閔、姚弋仲紛紛為麻秋求情,石虎這才網開一麵。

剛饒了麻秋,北疆軍報傳來,慕容皝挾大敗麻秋的餘威,又以陽裕為向導,突襲了石虎在北方的邊防軍駐地,石成手下大將呼延晃、張支被殺,石成率殘軍緊急求援。石虎原本想再舉兵數十萬一下子鏟除慕容皝,奈何剛剛吃了兩次敗仗,實在短時間內無法聚兵,便以李農為征東大將軍,張舉為征北大將軍,率兵五萬三征遼東。這一次情況更糟,李農他們連和慕容皝正規軍交手的機會都沒有,就被磕在一座邊城之下,幾番攻打都以失敗告終,李農隻得領著部隊退了回去。

接二連三地吃敗仗,石虎的自信心大為受挫,這時他手下謀士建議石虎聯合成漢先行攻滅東晉,再消滅成漢,統一了三國後再攻滅慕容皝,這樣就容易多了。哪知道此時成漢的國君李壽也不是蠢貨,不上石虎的套,拒絕參與滅晉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