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0005��\u0004*&-談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談理想和誌氣,我想起了一個青年人曾經提出的問題——“宇宙間什麼東西最美麗、最寶貴,是青春,是生命,是愛情,是金錢,是西湖之春,還是東海萬頃波濤上噴薄欲出的朝日?”
我以為:青春,離開了偉大的理想和奮鬥,不過是東流水上漂浮的落花,至多贏得悠閑詩人的歎息。生命,離開了偉大的理想和奮鬥,庸碌無為地度過,不過是白白耗費了幾十年光陰。愛情,離開了偉大的理想和奮鬥,不過是一堆卿卿我我的竊竊私語。
至於金錢,離開了偉大的理想和奮鬥,甚至會變成腐蝕靈魂的東西。西湖之春固然是美麗的,古代詩人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之譽,但在南宋時,西湖美景成了昏庸帝王沉湎酒色,苟且偷安以致亡國的諷刺。
南宋偏安臨安(也就是現在的杭州)一隅時,帝王貴族不思收複失地,每日耽於美酒歌舞。有位詩人曾痛心地寫道:“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引經據典
詩歌出自宋代林升的《題臨安邸》,詩中汴州即開封,北宋的京都。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進兵汴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兩個皇帝,宋高宗即位後以臨安為都,大宋君臣隻顧在西湖享樂,完全不顧中原國土已被金人侵占。
西湖,隻是在屬於人民時,才會真正顯露出它的驚人美麗。我最喜歡的是東海萬頃波濤上噴薄欲出的朝日,在我心中朝日象征著共產主義理想,東海的萬頃波濤象征著人民的力量。正因為這樣,我至今有一個夙願,登上泰山之巔,一眺東海日出的壯麗景色。
千百年來,許多人都在探索人生的真諦。什麼是人生的真諦?讓我們看看奔騰的江河吧。如果是一滴水,或者一塊小池塘,那很快就會枯幹,而長江大河,多少萬年了,卻一直奔騰不息。
人生又何嚐不是這樣呢?個人猶如水滴,隻有彙入江河海洋中去,才不會枯幹,才有作為,才能尋求對人生真諦的正確理解。
宋朝有位詩人,名叫蘇軾,當他與客人泛舟夜遊赤壁的時候,也曾從長江想到了人生,發出“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1]的悲歎,或作“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2];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的感歎。
引經據典
所引賦文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軾的《赤壁賦》,作於作者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之時。蘇軾被誣作詩“謗訕朝廷”,因寫下《湖州謝上表》,遭禦史彈劾並被扣上誹謗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獄,後貶至湖北黃州,史稱“烏台詩案”。
王若飛說:“我生,為真理而生;死,為真理而死。除了真理,沒有我自己的東西。”
青史留名
此句為無產階級革命家王若飛1931年因叛徒出賣被捕後,在獄中時所說。王若飛青年時代曾參加過辛亥革命和討伐袁世凱運動。後同趙世炎、周恩來等發起成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積極從事馬列主義的宣傳。曾作為中共代表團代表之一,與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同國民黨政府簽訂了著名的《雙十協定》。1946年4月8日,王若飛乘飛機回延安,因飛機失事於山西興縣黑茶山不幸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