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掌握好人生之舵(1 / 1)

《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是我1961年創作的,至今已經一個甲子了。寫這本書時,我剛30歲出頭,正是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人。當時國家正處在“三年困難”時期,中國青年出版社要做一本對青年談理想、誌氣和艱苦奮鬥的書。出版社經過討論,找到了我。我那時剛奉命到景山學校開展教學改革試驗,雖然勢難兩顧,但我還是毫不猶豫地接受了。越是困難,就越要有高昂的奮鬥精神哪!

時代有強音,有中音,有弱音,寫這本書,我選擇的是時代的強音,而且視為首先是寫給自己讀的,寫時也沒有列提綱,以“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為主題,大致分為理想、誌氣和艱苦奮鬥三個部分,隨情思所至,縱橫馳騁,邊寫邊讀,邊讀邊寫,邊寫邊做調整,自己激勵自己。寫到高潮處,不禁念出聲來,拍案而起。在完稿前,我自己也不知道讀過了多少遍,甚至有時也忘了是在讀誰寫的書。書出版後,在社會上,特別是在廣大青少年中,“不脛而走”,反響熱烈。這是我始料未及的。是寫得多麼好嗎?還談不上。這是在思想上、感情上的“同頻共振”效應啊!深深觸動我的是,報紙報道,某次戰鬥結束後,一位解放軍烈士的隨身背包中有兩件東西:一個工作筆記本和一本《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這讓我既感動,又深受鼓舞!

這本書印刷過多次,還出過少數民族文字版和盲文版。

最近春風文藝出版社聯係上我,提出重新出版《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說這本書不僅在過去對幾代青少年產生過巨大影響,當下依然有讀者希望看到。我被他們的誠意打動,遂同意了。

同意歸同意,但終有一個問題要回答。《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問世,已經半個多世紀了,有沒有“過時”的問題?書的主題,固然是一個永恒的問題,但時代在不斷前進,世界在不斷變化,而書卻是一定時代和曆史條件下的產物。為此,作為一個93歲的老人,我又把《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重新讀了一遍。

經濟和社會向前發展了,國家強大了,人民的生活得到明顯的改善,教育與科學文化水平空前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舉足輕重……但是,我們的時代使命並沒有變,時代前進的主旋律並沒有變,我們依然任重道遠!要用曆史的觀點和眼光來看這個問題。同時,我仍然熱切盼望:由我們新一代的青年回答“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

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多年曆史的文明大國,光照寰宇。當代的中國青少年,生長在這個偉大的時代,真是“天之驕子”。偉大的時代使命在肩,理應不負於天,不負於地,不負於人民,不負於祖先,不負於先烈,不負於子孫後代。既要有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又要有憂患意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強國複興而積極進取,不斷奮鬥。

青年朋友們,期待你們掌握好人生之舵,開啟精彩的人生之旅!

2007年5月遊黃果樹大瀑布時,我曾以《黃果樹大瀑布》為題寫詩一首。現在此轉贈給各位青年朋友:

君自天上來,意欲歸何處?

不戀山間雲,懸崖辟作路。

一身浩然氣,化為白練舞。

青山永無眠,伴君東流去。

一位93歲老人對青年的寄望

作者 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