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含非說:“我也是一直感情不順利,覺得活得好辛苦啊!”易姐很認真地看著她:“小語,你長得多貴氣呀,所以你要相信你命裏一定有一個好男人在等著你,一個很大的男人。

“包老師說了,一個女人如果經曆了三段以上曲折的情感關係,那她今生一定是來修情感課題的,什麼時候把這個課題修通了,她才能覺悟。”

語含非聽著,覺得這樣的話似曾相識,許多人都說著“愛情是修行最好的道場”;她又覺得這樣的話,像在她心中鑿穿了一個大洞,風呼呼地吹進來,她覺得冷,也覺得清醒。

她跑去問包大人:“老師,我想做家排個案。”

包老師幽幽地問:“你為什麼要做個案啊?”

“因為我感情特別不順利,總是遇到不好的男人。”

包大人說:“哦,這樣啊。但這次肯定做不到你了,其他人的個案都提前幾個月預約了。”

語含非想,既然老天沒安排,那就接受吧,起碼她曾爭取過。

兩個女同學嘰嘰喳喳圍住包大人說話,語含非想說的話被截住了,她默默走在旁邊。包老師不時回過頭看她。

語含非又覺得應該要說話了。

雖然她很想壓抑住,但她還是想說話。“不好意思,請問你們沒看到我正在跟老師說話嗎?你們這樣插進來,我覺得沒有被尊重。”

她們訕訕道歉。

語含非忽然覺得,個案不做也無所謂了。她會為自己爭取權利了,她會捍衛自己的尊嚴了,她不允許別人再輕視她、無視她、踐踏她了。因為她有力量保護自己了,她有勇氣為自己說話了。

帶著這樣的勇氣,她不相信會再有男人敢視她為草芥。

因為,她不允許。她是金貴的,她是有自尊的,她在乎她自己的感受,她肯定她的價值。

她有勇氣為自己呼喊了。

她蹦蹦跳跳地吃飯去了。

慫貨語含非,從此,在男人麵前也不要再慫了。

助教又帶著他們做了一次“一念之轉”。

這次,語含非似乎更有感觸,她再次體會到自己根本沒有讀懂拜倫·凱蒂在說什麼。

“我對那個男人感到生氣,因為他總是狡辯,攻擊我、否定我、質疑我、不愛我。”這句話,語含非曾經覺得101%是真的。

當她轉念,這句話就有了無數種可能。

“那個男人對我感到生氣,因為我狡辯,攻擊他,否定他,質疑他,不愛他。”

是啊,他永遠都不能向語含非表達“我不愛你”,否則,語含非一定發飆。

每次兩個人吵架的導火索,不都是他表達了“我不愛你”嗎?

語含非苦笑。

“我對那個男人感到平靜,因為他總是狡辯,攻擊我、否定我、質疑我、不愛我。”

無論他做什麼,她都可以選擇用相應的情緒去回應。她過去總活在別人的判斷、情緒、認可裏,別人決定著她是快樂還是憤怒。是時候收回自己的力量,過自己的人生了。無須為別人的行為找借口、合理化或歪曲,隻需要選擇自己以何種態度應對就好了。

“我對自己感到生氣,因為我總是狡辯,攻擊我自己、否定我自己、質疑我自己、不愛我自己。”

語含非看到這句話時,呆住了:“因為我沒有魅力,所以沒辦法讓他深深愛上我。我付出的愛都白費了,所以我生氣。從他的口中,我聽到了自己對自己的攻擊。”

“我期待那個男人狡辯,攻擊我,否定我,質疑我,不愛我,以此作為對我心理素質是否達標的檢驗,以此作為我是否真正愛自己、信任自己的檢驗。”

語含非從小到大都對自己的“多愁善感”很無奈。

情緒起伏之大,常常會阻礙她投入地去生活,更別提發揮創造力了。

就如同助教所說:“情緒的真相是它不來自於別人的所作所為,而是來自你的心智模式、想法。”

通過轉念,她忽然看到,不是外在的人事物讓她痛苦。讓她痛苦的是自己的想法,讓她心情起起伏伏的也是她自己的想法,讓她心境始終無法燦爛起來的還是她的想法。

外界很難或根本不可能改變,但一個人還是可以選擇自己的想法。

語含非忽然覺得,一股力量在身體裏越聚越大。因為她可以做自己想法的主人了,她的情緒可以不再被他人左右操縱了,她拿回了對情緒的控製權。

為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為自己的情緒負起責任!為自己創造一份從內而外的幸福!

“因為,所有的發生不是‘針對’我發生,而是‘為’我發生。”這是助教最後說的一句話。

語含非立刻明白了:這就是受害者與修行者的不同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