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的地平線上,塵土飛揚,吼聲如潮,爾朱榮的二十萬大軍正快速向滎陽推進。陳慶之擂起戰鼓,發起對滎陽的新一輪進攻。將士用自己的身軀搭起人梯,攀上滎陽城頭,一批批將士倒下,又一批將士踏著同伴的屍體爬上去。
天黑前,爾朱榮的二十萬大軍終於撲到滎陽城下。然而,滎陽城門緊閉,滎陽城頭,一麵梁字大旗在寒風中獵獵作響。爾朱榮終於知道,陳慶之是不可戰勝的,這是一位天才戰神,在這個天底下,沒有人能夠占勝陳慶之。
爾朱榮知道在陳慶之身上沾不到便宜,他鬥不過陳慶之,對付傀儡皇帝元顥卻是綽綽有餘。於是,爾朱榮掉轉馬頭,向洛陽撲去。他要奪回洛陽這座都城,決不讓傀儡皇帝元顥在洛陽安享清福。奪不回洛陽,在這片北方領土上,他爾朱榮或許就真的名聲掃地了。
陳慶之此次北上曆半年之久,攻城三十二座,大小戰役四十七次,共殲滅滎城守將丘大千七萬人馬;魏征東將軍濟陰王元暉兵二萬;榮陽守將楊昱七萬;北魏上黨王元天穆、驃騎將軍爾朱兆兵二十萬。當年的棋童,終於成長為一位驍勇戰將。從此以後,北方大地上遍傳民謠: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這白袍將軍,就是南梁年輕的將領陳慶之。
當爾朱榮的二十萬人馬掉轉槍頭向洛陽撲去時,陳慶之一方麵做著下一輪大戰的準備,一方麵派人向建康發信,懇請朝廷火速派大軍前來增援。陳慶之的求援信剛剛發出,剛在龍椅上坐下的元顥卻向建康送去另一封關於洛陽固若金湯的報告。元顥在給南梁皇帝蕭衍的信中說:“洛陽現在歌舞升平,各路諸侯紛紛歸順,唯隻剩爾朱榮負隅頑抗,正在被消滅之中,望陛下安心,不必再派軍隊南下,以免擾亂剛剛平定的北方局勢。”元顥並不想做一個傀儡皇帝,更不想總是生活在南梁軍隊的保護之下,以陳慶之的區區七千人馬就夠他對付的了。如果南梁繼續派大軍北上,他將完全成為南梁的兒皇帝。
接到元顥的信,武帝蕭衍十分高興,他向臣下說:“看看,這一著棋,朕走對了。”他將剛剛派出的部隊再次撤回。然而他卻未曾料到,白袍戰將陳慶之處境是何等險惡。
六月,爾朱榮繞開陳慶之,首先擊潰元顥的兒子元冠受的大營,生擒元冠受。歸順蕭梁的安豐王元延明聽到元冠受潰敗的消息,未經交戰,就立即向爾朱榮繳械投降。爾朱榮提著戰刀,正一路向洛陽撲來,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割下元顥的人頭,掛到洛陽城頭的旗杆上。元顥見大勢不妙,立即率侍從武士數百人從東門逃出洛陽城。
洛陽失守,陳慶之失去了北方最後一個根據地。爾朱榮剛剛剿殺了一支在北方一帶不斷給製造麻煩的變民暴動,正虎視眈眈地向他撲來。他記著武帝蕭衍臨行前讓他靜觀時變的話,不得不丟棄洛陽,帶領他的七千人馬強渡黃河,開始南撤。爾朱榮一看陳慶之要遛,邪勁又上來了,於是,又派出十萬人馬尾隨陳慶之。其實,爾朱榮不過是虛張聲勢,在外界造成一個撲滅陳慶之的架勢。洛陽已經到手,他當然還是見好就收。接下來的戰役大有意思,陳慶之從容不迫地退卻,爾朱榮不緊不慢地追擊;雙方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倒像是一次難舍難分的離別。無論是爾朱榮還是爾朱榮的士兵們,他們都知道,天才戰神陳慶之是不可戰勝的。
陳慶之帶著他的幾千騎兵沿嵩洛方向向南撤去。似乎真是天意,當陳慶之的七千騎兵退到嵩洛山區時,恰逢山洪瀑發。陳慶之的騎兵被山洪淹死無數,陳慶之幸而逃脫,不得不化裝成僧人,從小路穿過豫州,返回建康。
對於陳慶之的獨自南歸,蕭衍大為欣慰。雖然在北魏樹立傀儡皇帝的計劃告以失敗,但一代戰神陳慶之卻在這次的北上途中曆練得更加成熟。武帝對前來請罪的陳慶之百般撫慰,任命陳慶之為右衛將軍,封永興縣侯,食邑一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