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叛逃的王爺(2 / 3)

北魏朝廷當然不甘心彭城落入南梁之手,專權的胡太後派她的兩位親王元延明、元彧率領兩萬人馬兵分兩路,一是阻截蕭綜部隊前進的步伐,二是以最快的速度趕在梁軍之前占領彭城。北魏和南梁的軍隊從南北方向同時向彭城進軍,現在,雙方比的就是速度,誰先到達彭城,誰就占據了主動權。

蕭綜的五千人馬從建康出發,不到三天即到達離彭城五十裏處的平山。眼看著彭城就在眼皮子底下了,蕭綜卻突然將大部隊在平山駐紮下來。隨後而來的陳慶之與蕭綜在平山相遇,陳慶之問:“彭城即在眼前,王爺為什麼大部隊裹足不前?”蕭綜說:“元彧的大部隊正向我們撲來,以我的五千之師與元彧的一萬人馬相拚,豈不是以卵擊石嗎?”陳慶之說:“兩軍相遇,勇者勝,元法僧降梁的決心已定,現在我軍如果不立即前去增援,彭城失守是小,更要將元法僧送入北魏虎口。這樣的事一旦發生,我南梁將從此失信於天下,更被人唾罵千年。”

而事實上,決心降梁的元法僧眼見著北魏大軍步步逼近,而南梁接應的軍隊卻遲遲不前,料到事態有變,不得不率領自己的二千守城士兵棄城而逃,彭城實際變成一座空城。

蕭綜與陳慶之素來不合,此時便一意孤行,說:“我是此次北伐總指揮,誰敢不聽我的命令,軍法從之。”陳慶之於是亮出皇上的符節,說:“我有符節在身,皇上交待,必要時我可不聽調遣,自行行動。”說著,便帶領他的兩千人馬向彭城進發。剛出發不久,即與元彧相遇。陳慶之帶領軍隊勇猛殺敵,以摧枯拉朽之勢撕開敵人的防線,逼近彭城腳下。剛剛棄城而逃的元法僧見南梁軍隊占據彭城,便又殺了個回馬槍,在彭城與陳慶之會合,彭城終於被南梁占領。

陳慶之一麵派人護送元法僧前往建康,一麵迎請蕭綜進城。蕭綜見彭城終於被陳慶之拿下,便也大搖大擺地進駐彭城。彭城被南梁軍隊占領的消息傳到建康,大喜過望的蕭衍以最隆重的儀式歡迎元法僧的到來,不僅親授元法僧最高監察長司空及始安王,元法僧的兩個兒子也被分別安排了顯要的官職。同時,蕭衍也對初次出戰即大獲全勝的陳慶之作了破格嘉獎,授他為威猛將軍。

然而在彭城,這天晚上,有一個人卻夜不能寐,這個人就是南梁北伐前線總指揮、豫章王蕭綜。

就如人們此前看到的,在搶占彭城的道路上,蕭綜腳下每前進一步,都充滿了猶疑和矛盾。除了他自己,沒有一個人能窺探出他複雜的內心。

那一年,當他從母親吳淑媛處得知自己的確是七個月生下的孩子時,他悄悄來到地處丹陽的蕭寶卷的墓地,在一個深夜偷偷地挖開墳墓,割破自己的手臂,將鮮血滴在蕭寶卷的遺骨上。就像民間所說的一樣,他殷紅的血很快滲進了那具遺骨,他這才確信,這具白骨與他有著怎樣的血緣關係。那天夜裏,在那個荒涼的墓地,蕭綜對著蒼天號啕大哭,他發誓,一定要積蓄仇恨,除掉殺父篡位的仇人。

從那以後,蕭綜的性格大變,變得更加內向,更加深沉。常常是在半夜裏,當王府裏所有的人都熟睡以後,他卻披散著發頭,獨自在孤燈下深思。他在鏡子裏看到自己那雙被複仇的欲望燃燒得發紅的雙眼,他對自己說,從現在起,我要做臥薪嚐膽的勾踐,要做隱姓埋名的荊軻。他在屋子裏鋪上粗礪的沙子,他就那樣每天赤著腳在沙子上奔跑著。每年蕭寶卷的祭日,蕭綜都要來到丹陽的蕭寶卷墓園祭拜。他又偷偷派人與早在天監初即逃亡到北邊去的蕭寶寅取得聯係,他在信中稱蕭寶寅為“叔父大人”。雖然他從來沒有收到過蕭寶寅的回信,但他相信蕭寶寅遲早會接納他的。他要讓天下人都知道,他將是齊皇室最後一個複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