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監七年(公元508年),一件驚動朝野的案子讓禦史中丞任昉不得不進入一次複雜的調查之中。
這一年十一月,益州刺史鄧元起與他的搭檔蕭淵藻在一次醉酒中發生鬥毆,鄧元起被蕭淵藻當場刺死。由於死者鄧元起是佐梁功臣,而凶手蕭淵藻是武帝的侄兒、前朝尚書令蕭懿的兒子,這件事在整個南梁的影響,說有多大就有多大。蕭衍對這件事十分重視,蕭淵藻立即被召回京城。但是,對於鄧元起的死,蕭淵藻隻是說沒有什麼可解釋的,說當時兩個人都喝醉了,因語言不合動起手來,鄧元起被他失手刺死。
既然是酒醉而誤殺,蕭衍隻能狠狠訓斥了侄兒一頓。蕭衍指出,蕭寶卷殺害了你的父親,作為建國功臣,鄧元起替你報了殺父之仇,你現在卻殺了替父報仇的人。這是以仇報仇,是為不孝,不孝,又何以忠?蕭衍削去蕭淵藻的職務,親自前往鄧元起家,撫慰了鄧元起家屬。但事隔不久,蕭淵藻再次回到益州,頂替了鄧元起任益州刺史,這件官員之間的火並事件就此結束。
然而不久,一份新的材料被送到尚書省,送到禦史中丞任昉的手裏。
鄧元起被殺事件顯然並沒有像先前人們所掌握的那樣簡單,那麼,鄧元起的死,究竟掩藏著怎樣的秘密呢?蕭淵藻到底因為什麼而殺害鄧元起呢?這一切,都引起任昉強烈的興趣。任昉決定不驚動任何人,獨自前往益州進行調查。
任昉在成都呆了一個多月,鄧元起到底因何而被蕭淵藻所殺,這件凶殺案到底是酒後誤殺還是早有預謀?這一切都因當事人已死而無從查考,但任昉卻了解到兩任刺史大量非法財產的證據。鄧元起天監初年奉命到益州任刺史一職,至今不過三年,鄧元起在益州有房上千間,家裏的金銀財寶堆積如山。金玉珍寶為一室,名為“內藏”,綾羅綢緞為一室,名為“外府”。短短三年間,鄧元起何以能聚集起如此之多的財產,他的錢又是哪裏來的?據查,身為益州郡守的蕭淵藻同樣“崇於聚斂,財貨山積”。短短幾年間,鄧元起與蕭淵藻利用朝廷天監初頒布的九品十八班的官吏製度大量設置郡縣機構,從中謀利一事,在益州已是公開的秘密。很多求官者花了冤枉錢,最後卻連自己任職的郡縣究竟在哪裏都不清楚。而且,這樣的荒唐事不僅在益州,就是在整個南粱,也絕對不在少數。
從益州回來,任昉控製不住自己,立即去見皇上。這一次,他向皇上遞交了一份彈劾,題目是《彈劾蕭淵藻》。
其實,在蕭淵藻事件之前,禦史中丞任昉的手裏就積壓了一批卷宗材料。這些卷宗材料無一例外地涉及官員貪贓枉法、徇私舞弊以及種種腐敗,內容如下。
其一,官員方麵:
右衛將軍曹景宗大筆財產來曆不明案;
給事黃門侍郎蕭穎達利用主辦生魚典稅與漁民爭利,吸納巨額財產案;
中書令呂僧珍巨額財產不明案;
其二,武帝宗親方麵:
武帝堂弟蕭昌濫殺無辜案;
武帝堂弟、蕭懿之子蕭淵藻借私報仇,殺害益州刺史鄧元起案;
武帝六弟蕭宏非法集貯財產案;
武帝八弟蕭偉貪財好色,逼死人命案;
……
任昉根據這些調查材料,決定對這些官員及武帝宗親(也是官員 )進行彈劾,目前已擬好幾份彈劾材料有:
《彈劾蕭穎達》
《彈劾曹景宗》
《彈劾呂僧珍》
《彈劾蕭宏》
《彈劾蕭偉》
《彈劾蕭昌》
……
任昉擬好一大批彈劾官員名單及彈劾內容,他正在考慮,是把這些彈劾一並交給武帝,還是一件件交給武帝。他知道,這一係列彈劾一旦送出去,就像一隻隻重磅炸彈,必然會在朝廷上下引起巨大的震動。
作為禦史中丞,調查並核實各種檢舉材料,並根據這些材料進行彈劾,是任昉的職責。
梁天監元年(公元502年),當任昉被蕭衍從宜興太守任上調到京城建康後,先是擔任吏部侍郎,後又提任禦史中丞一職。當時,任昉就向他的昔日文友武帝蕭衍提出,既然陛下讓我做這份得罪人的差事,就不要指望我會溫文爾雅,我將成為陛下的另一雙眼睛,將一切有可能在官員中間出現的徇私舞弊、貪贓枉法和腐敗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蕭衍說,朕要的就是你這樣的鐵麵無私,為了天下社稷,你應該那樣做,否則你就是失職。
任昉在官場上可謂幾上幾下,幾經反複。他政治生涯的開始是在竟陵王蕭子良府做記室參軍,這是一個相當於總理府秘書之類的角色。那時候,本身是文人的蕭子良是把他同樣當作一個文人來看待的,他也就以這樣的身份,為竟陵王草擬過大量文書材料、奏章等。齊武帝死後,蕭鸞通過政變扶蕭昭業上台,並將那場政變的失敗者王融下獄處死,不久蕭子良也抑鬱而亡,任昉不畏受誅連的風險,上《蕭太傅固辭奪禮啟》,請求回鄉務農。任昉明確表示不與蕭鸞合作的態度惹惱了蕭鸞,可當時因蕭鸞急需用人,還是強行征任昉為東宮書記,(相當於政府秘書長)。然而任昉並不買蕭鸞的這筆人情,他上任不久,即在一份《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表》中,直議蕭鸞應直接承擔蕭昭業“獲罪宣法”的責任,指出蕭鸞在蕭昭業一事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終於激怒了蕭鸞,他被削職回鄉,做了一名庶民。直到蕭梁王朝宣布成立,蕭衍極力網羅他過去的文朋詩友,任昉也就是這樣被蕭衍召到建康聽候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