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金鏈——誰的傑作
一條在煤塊中發現的精致金鏈,它既然不是采煤工人遺落的,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1891年6月9日早晨,伊利諾伊州莫裏森市的S.W.科爾普夫人填裝煤鬥時發現有一個煤塊太大,於是她想把煤塊打碎成幾個小塊。煤塊落地之後分成了兩半,而且恰好是從中間分開。就在這個時候,科爾普夫人發現在煤塊中心楔著一個做工精致的金鏈子,長度大約有25 厘米。
看到這個金鏈,科爾普夫人當時第一個反應是,它或許是某個礦工不小心掉在煤塊中的。然而當她把金鏈子從煤塊中拉出來的時候,發現盡管金鏈子的中間已經變得鬆動,但靠在一起的兩端卻仍緊緊地楔在煤塊中。此外,她還發現金鏈子鬆動的地方在煤塊中留下了一個很明顯的圓形凹陷形狀。由此可見,金鏈子存在的時間必然與煤塊本身一樣古老。
科爾普夫人感到非常奇怪,就把金鏈子拿給了一位專家檢驗。專家最後斷定,這是一個8克拉的金鏈子,重約 12克。科爾普夫人後來幹1899年逝世,把金鏈子轉交給了她的一個親戚,之後就下落不明了。
由於這個金鏈子被發現的環境比較奇特,因而當時的人們並沒有給予它過多的注意,也沒有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因此,我們無法了解清楚它的製作工藝和來龍去脈。但是,無論金鏈子所在煤層的曆史大約在2.6億年到3.2億年之間。這預示著早在那個時期,就存在著某種文明,它的工藝水平已經達到了金鏈子所體現的精湛程度。而據我們現在考證,認為的曆史遠遠沒有那麼久?難道是我們的考證錯了嗎?
根據目前的考古發掘,最早的黃金鏈子出現在古埃及和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時間大約是在 5500年前。但是,他們當時通常使用的材料是純黃金,而科爾普夫人發現的8克拉黃金鏈子運用的是合金技術。現有的資料表明,5500年前,不管是古埃及人還是古代兩河流域人都沒有掌握這項技術。而且,8克拉的黃金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黃金,而隻能算是一種合金,因為按比例,黃金在其中隻占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是其他金屬。可是,直到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合金技術才開始流行,但他們當時通常製作的是15克拉,也就是黃金占6096以上,並且上麵印有明顯的純度標記,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過出產於那個時代的 8克拉黃金製品。那麼這條鏈子究竟是什麼人製作的呢?如果真的存在遠古文明的話,那麼這條鏈子的來曆就可以解釋了。可是遠古文明在哪裏呢?
原始人群所處的環境非常惡劣,為了生存,他們每天不得不與大自然進行抗爭,也正是這種鬥爭促進了他們不斷地發展、進步,進而產生了文化、藝術。隻有有了文化,才能產生工藝技術。而工藝技術發展的最大體現就是無數工具、武器、器皿、宗教形象和骨器的出現。據考證,原始人群製造這些宗教形象一般來說是舉行宗教儀式的需要但有時也用於裝飾珠寶。把形態各異的宗教形象雕刻於黃金或白銀首飾上就突出地表現了這種文化的進步。但是,在原始人群中,打製黃金鏈子是一件專業的、艱巨複雜的事情,而絕不可能是隨便某一個人簡單地把一些黃金穿在一起而完成的。此外一個做工細致的金鏈子也不可能由石製工具打製而成。由此可見,這個黃金鏈子代表了一個已曆經數千年發展的文化,而這個文化顯然不同於古埃及文化,也不同於兩河流域或古代中國的文化。
因此,如果有關科爾普夫人的報道屬實的話,我們可以初步肯定這個發現證明了類似於此的一個高度發展的文化早在恐龍時代之前就已存在。當然,很多人認為這條鏈子是科爾普夫人杜撰出來的,它根本就不存在,否則為什麼會遺失了呢?消息的真假我們已經無從考證,畢竟事情已經過去一個世紀了,當事人也都不在人世了,但是否存在遠古文明卻是考古學家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