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要票房還是名譽 (4)(2 / 3)

話雖如此說,做起來卻差了點,真要如此看破、舍得、放下,就會獲得真正的快樂,就不會隻把自己當作付出愛心的德雷莎修女募著別人的財富。隻有身先士卒了,才會真正起到領頭羊的作用,才能用高尚的情操來呼喚愛心。

《投名狀》中有一場戲:幾千士兵困於蘇州城外,久攻不下,圍城一年,缺糧少槍,城門緊鎖,求三公施以糧草,遭拒之後,困獸之爭的龐青雲(李連傑飾演)無奈去求死對頭何魁,以攻打南京讓出頭功為代價,解糧餉緊缺之危機,四麵楚歌中求得生存。

對於兄弟指責,他說:“不是窮人誰會去打仗?”

這個角色有智謀,是人才,為仕途可以舍兄弟情,可以大開殺戒,屈從權貴,可惜不懂政治不懂為官之道。最終死於政治鬥爭。

兄弟是什麼?關鍵時刻是拿來賣的。比起名利,比起高官厚祿,比起女兒情長,兄弟?江湖中沒有兄弟朋友。趙二虎死,龐青雲痛哭,又愧疚無奈,但殺心早起,隻是困於局勢權衡利弊,可以在趙二虎出走的時候下跪良言相勸,可以功成之後殺之而後快,兄弟情更在功名利祿之外。

這段戲李連傑的理解是他覺得龐青雲不會找三公,他一開始就會直接去找何魁。“李連傑其實更懂得在這種四麵楚歌的環境中,如何求生。”陳可辛說,到那時他才明白,生活的經曆真的會影響到他們的判斷,李連傑比自己懂龐青雲,更懂得在絕境中如何扭轉乾坤。結果,陳可辛還是希望那個階段的龐青雲,對人生不要有那麼深的城府,希望他得到觀眾的同情,保留了這場戲,先找三公再求何魁,但是他也認識到“李連傑對龐青雲這個角色的理解,跟我不同,或者更深也不一定。”李連傑完整地演繹了一個欲望與才幹錯綜交織的梟雄角色。

在滿營將士被屠戮殆盡後,裝死活下來的龐青雲失魂落魄、漫無目的地走,在最落魄的時候遇到了他們和她,從零開始有了一步步走向輝煌和死亡的路,可以為了活著像狗一樣的殘喘。

對於江湖中的四麵楚歌,李連傑經曆的不止一次,每次他都能用智謀一一化解。

李連傑在《投名狀》裏扮演了野心勃勃的龐青雲,武打動作幾乎沒有,很多都是眼神和表情,痛恨的憂鬱的陰險的悲傷的,算是一部文戲,也是這麼多影片中唯一獲金馬影帝的一部。該片也讓他獲得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發表獲獎感言時他說了很多,臨了依然發表對太太的愛和宣揚壹基金理念:“這兒有很多演員,很多導演,地球就是我們的外景地,67億人類就是一家人。每個人都是編劇,每個人都是導演。這就是我目前的心願‘壹基金’,每個人伸把手,一點點的愛,一點點的錢。感謝我的女主角,我的太太利智,其實也不用感謝。因為在我的心中,太太就是我,我就是太太,兩個是一個。如果我能站在這兒,當然要謝謝太太,謝謝我自己,很多人我都要感謝的,謝謝!”

李連傑還記得1979年剛到少林寺的那天早晨,在寺廟門口,他遇到了當時的少林方丈,方丈雙手合十,說他“有佛緣”。在此後的電影之路上,他拍攝過數部與少林寺有關的電影,修建寺廟,誦經念佛,年年閉關禮佛,卻不知是否真正參透佛機。

如果說作為演員,李連傑不是最好的,他可以很瀟灑自如地去演繹打鬥,但感情戲始終是最薄弱的,無法把握和演繹。對於感情,他太過於理性,根本不知如何在他人麵前、劇組麵前表現自己的情感,無法彈性忘我地表現男女之情。《東方不敗》,有一場戲是講,李連傑扮演的令狐衝錯把餘安安演的角色當作林青霞的角色,發生了一場誤會,有一場床上的戲。當時徐克導演頭都大了,努力地拍,這麼拍,那麼拍……拍了很久,把他累得滿頭大汗,最後對李連傑說:“怎麼拍出來給我的感覺好像你被人強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