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市大學教授塗建華認為,包括李連傑在內,之所以許多得病的人被趙群學“治好”,不是趙群學法力無邊,而是這些得病的人比起普通人,更容易接受心理暗示;有的甚至本身身體就沒有病,隻是心理作祟,當然給巫婆神漢“手到病除”提供了表演機會。
塗教授說:“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已經不了解那段曆史,就在20年前,‘特異功能’十分猖獗的一個時期,耳朵聽字,隔牆取物,抖藥片等偽科學騙術的表演十分活躍,欺騙了眾多輿論。當時,趙群學就是眾多‘大師’中很有代表性的一個。”
不過,1986年那次歪打正著的治療,卻讓李連傑對這個幹媽深信不疑。他說:“我把她當作我生命中的第二位母親,她給了我第二生命,我要聽她的。”這才有了聽幹媽的話娶黃秋燕衝喜轉運之說。
“我當時什麼都不懂,幹媽說我和師姐結婚來衝喜可以改變運氣。”一段婚姻結束的時候什麼都可以是借口。
1986年的“起死回生”是這樣發生的:
當時,李連傑正在拍一部抗日電影《中華英雄》,這是他第一次,自導自演,盛名之下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事後他自己也承認,《少林寺》的一夜成名讓他開始驕傲自負起來,“大多數年輕人,在成功時麵對光環,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我當時也是如此,雖然表現上很謙虛,但是心底裏很驕傲自大,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事實上,這種光環應該來自群體。我開始明白這個道理是在拍《黃飛鴻》後。
其實,塗建華教授有一點說對了,當時的李連傑之所以“病入膏肓”確實是因為有塊很大的心病。在拍《少林寺》時他受了很重的傷,但沒有得到及時治療,長期積勞成疾,終於在回到體校後的一次訓練中,李連傑大腿的內側韌帶、十字韌帶、半月板全部碎了,手術做了七個半小時。之後,醫生對他說:“我能夠幫你做到的是你可以正常走路。”但再拍武打片顯然很危險,他甚至都不適合再練武。
“如果我再運動的時候,後果是什麼?”
“再斷,再手術。”醫生說。
“再做手術又會怎麼樣?”
“再斷,如果你斷得太厲害了,筋就接不過來了,你走路就會跪倒。”
醫生的話讓李連傑一度陷入絕望,但一個自小習武的人放棄運動,和廢了又有什麼差別?李連傑鬥爭了很久,最終決定寧願再做手術,也要運動,也要拍武打片。《少林寺》大紅大紫之後,還曾有香港片商到李連傑的病床前,請他主演武打片,並開出了三百萬一部電影的天價。在20世紀80年代初,“萬元戶”就已經相當了不起了,更何況是三百萬,對當時19歲、每月隻有幾十塊工資的李連傑來說,這張三百萬支票的誘惑力是非常大的。但是不能拿,“因為你屬於國家,你屬於單位,你要回到原單位去,你不能擅自自己去做事”。李連傑拍《少林寺》是每天一塊錢工資,拍第二部戲是每天兩塊錢工資。所以,李連傑當時可說是受著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折磨。
拍攝《中華英雄》過程中,有一天,李連傑腹部突然隱痛不止,他從小就能吃苦,剛開始的時候,為了影片的進展,他忍住疼痛,不吭聲,後來到了忍不下去的程度,才到當地的醫院去查看,當地的醫生看不出他有什麼病症。於是,趙學群被人從北京請了過來,用按摩手法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