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傑說了,太太要投資還要安排他們的養老,且要照顧兩個女兒,總得先把家照顧好吧,再說他所賺的錢都交給太太,自己一點私房錢都沒有,所有日常開支都是太太來打理。
也有人說了:既然李連傑片酬那麼高,直接拍一部片子將所有片酬都投給壹基金不就可以了?還用得著求爺爺告奶奶地降低自己去做孫子,費那個勁去求人做慈善?這哥們兒就有所不知了,如果他真這樣做了,那他成立壹基金幹什麼?有災情了,直接捐個千八百萬的,這點錢對於李連傑來說是小數目啊。但是到時最多在捐款名單上提到李連傑捐款多少多少,大家豎起大拇指誇一聲李大俠而已,李連傑想要的不是這個。
李連傑是想做自己的基金會,像美國的比爾·蓋茨一樣在中國建立一個以個人名字冠名的慈善品牌,做成一個全國總動員的,於是他在經曆海嘯之後突然清醒過來了,也可以說是生死關頭一念間頓悟了,他的頭腦中對未來要投入的真正的事業的認識似乎漸漸清晰起來。作為影星的李連傑已經做到了國際巨星,在演藝界他已經做到了最高級別,於是又開始他生命中的再一次冒險和再一次挑戰。李連傑是有大性情和大抱負的人。
那到底李連傑給壹基金捐款了多少?有消息稱,李連傑個人確實沒往壹基金裏投多少錢,而隻是憑借自己的人脈給壹基金拉來不少慈善資金,其募捐對象不僅包括演藝界的,還包括社會企業和國外慈善機構的,還有小部分慈善基金是靠咱人民的支持和捐款的。
幾位明星對壹基金投入多少?李連傑說:“打死我也不說,這是我對他人的承諾,如果我講了,慈善就會變成一種攀比,二線演員比一線的,三四線的看一二線的,而慈善應是愛心接力。”
李連傑唯一一次明確提及自己為壹基金投了多少錢,就是在有了籌建壹基金想法的時候,李太太給了他那100萬元(50萬元用於海嘯捐款,50元萬用於成立壹基金)。其實,還有一個小插曲,就是李連傑全家在台灣出席《海洋天堂》首映式,看完後太太利智和兩個女兒都哭了,小姑娘充滿愛心地說自閉症小孩太可憐了,把媽媽發給她的200元零用錢捐給了壹基金。
李連傑說:“我是個乞丐,也是個瘋子,有時候改變世界的就是瘋子,瘋子隻做世界上沒有的事情,而且,有時候瘋子和天才隻在一線之間。”李連傑是個有智慧的人,他在事情開始之初就會去想和準備將要進行的下一個計劃。在壹基金剛開始運作時,李連傑參加香港的一個活動,結束後向一個身價過億的朋友講述壹基金慈善計劃,那個朋友很是支持地說:好,我捐。隨手給李連傑10萬元,事後李連傑表示當時心裏頗不是滋味,在他看來這位身價過億的朋友怎麼可能隻捐出相對他資產如此微薄的數字。
後來,朋友帶他去辦公室拉開抽屜,裏麵很多信封,朋友說:看看這些都是每個月要求我為慈善募捐的信,每個我都捐10萬,加起來是很大的數字。朋友的話有些心酸,但讓李先生開始了解慈善的艱難,如果總是盯著富商捐款,很快就會彈盡糧絕。第一批的富豪因為大量的募捐而不堪重負,出現捐款疲勞。李連傑開始有了新的念想、新的計劃,慈善的主要力量還是人民大眾,於是他有了一人一月一元錢的念頭,這年頭一塊錢確實是個很低的數字,也可以將慈善的概念降低門檻,讓人民大眾有一種自信,咱也可以獻出愛心,咱也可以做慈善,咱也可以為災區排憂解難,於是李連傑開始付諸行動,成立了中國紅十字會李連傑壹基金。
有媒體問李連傑怎麼看待陳光標的“裸捐”(2010年9月5日,有“中國首善”之稱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標,在其公司網站上刊出了致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陳光標在信中指出:“在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將不是捐出一半財富,而是向慈善機構捐出自己的全部財產。”去年陳先生已經捐出了自己年收入的50%),李連傑這樣回答:“裸捐好,它是社會轉型的產物,願意裸捐的人是好漢一個。但我認為,持續發展非常重要,在起步時要理性地研究。因為中國的公益管理能力,和美國不一樣。比如在中國裸捐1億給公募基金會,按規定,公募基金會在當年就要花去70%,明年隻剩3000萬,第二年再花去3000萬的70%,以此循環,基本上在五年內‘子彈’就消耗光。反觀美國裸捐,同樣是1億,法律規定花出去5%就可以,可以把大量資金進行風險投資,滾動創造10%到15%的利潤,拿出15%或者10%繼續投資滾動,所以五年後的結果是本金還在擴大,幫助社會的力度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