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沒有看錯沙哈魯,他的確是個熱愛和平的君主。他對西波斯的敵人固然嚴厲,與此同時,他卻很注重修複與明朝的關係。

回曆八二三年(約1420年,永樂十八年),阿依萊第二次作為使臣出使明朝。

自帖木兒朝開始,帝國向明朝進貢的第一大項是戰馬,第二大項是寶石,第三大項是珍禽異獸如獅子、受過專門訓練的獵豹、哈喇虎喇(即彪,中亞所產一種野貓)、鸚鵡、鴕鳥、猞猁猻、金毛猱狗以及這些動物的皮製品如獅子皮、金錢豹皮等。其中,最受中國皇帝歡迎的還是形象威儀的獅子。

明與帖木兒朝的貢賜貿易中,主要是彩緞、紵絲、絹布、銀鈔和瓷器,帖木兒的兒子沙哈魯和孫子兀魯伯尤其鍾愛明朝的青花瓷,此外,這父子二人還對明朝文化如癡如醉。與父王分治南北帝國的兀魯伯曾在撒馬爾罕建造了一座雕刻的清真寺,寺中頂篷和牆壁皆覆以黑石,並用由木塊組成的明朝畫裝飾起來。另外,他在科希克山麓開辟了一個花園,這個花園中有一個亭子,稱為瓷亭。之所以稱為瓷亭,是因為亭子前麵矮牆下部皆用兀魯伯派人從明朝采辦回來的瓷磚鋪砌而成。

兀魯伯的書房,擺著一隻淺綠色的瓷花瓶,這是明代龍泉窯青瓷中的傑作。兀魯伯曾將它賜給公主,公主逝後,兀魯伯將它擺在書房,為的是每天看到花瓶,如同看到公主一般。

對瓷器頗有研究的公主跟我說過,瓷器具有除玉石以外其他任何物質都不具備的特點:一是把任何液體倒入瓷器中,渾濁的部分沉到底部,上麵得以澄清;二是它不會用舊;三是它不留下劃痕,除非用金剛石劃過,因此瓷器還可用來檢驗金剛石;四是用瓷器吃飯喝水可增進食欲;五是不論瓷器多厚,在燈光或陽光下都可以從裏麵看到外部的彩繪或瓷器的暗花。最後一點,則是瓷器易碎,不易運輸。有此六大特性,瓷器遂成為中亞、西亞與歐洲貴族及富商競相炫耀自己財力的新寵。

當年,也就是回曆八一六年(約永樂十一年),明吏部驗封司員外郎陳誠第一次出使帖木兒帝國。對於出使的感受,他曾做《西行詩》以誌紀念,其中一首《至撒馬兒罕國主兀魯伯果園》膾炙人口:

加趺坐地受朝參,貴賤相適道撒藍。不解低頭施揖讓,唯知屈膝拜三三。飯炊雲子色相兼,不用匙翻手自拈。漢使豈徒營品腹,肯教點染玉纖纖。

詩中說帖木兒朝不分貴賤,見麵互稱“撒藍”,施禮不會低頭作揖。而最讓漢使不習慣的,還是吃手抓飯,為了保持莊重,他們也隻好餓肚子了。

帖木兒朝對於明使臣的重視程度以及接待規格也不亞於明朝方麵,在帖木兒朝用來接見外國使臣的宮殿裏,禦座的右方座位,曾是明使的專座,其他各國使臣一般都排列在明使的下首。對此,陳誠再賦詩一首,記述了沙哈魯及兀魯伯父子對他的隆重接待和從他身上體現出來的大國心態:

喬林秀木隱樓台,帳殿氈廬次第開。官騎從容花外人,聖恩曠蕩日邊來。星凰至處人爭睹,夷貊隨宜客自裁。才讀大明天子詔,一聲歡笑動春雷。主翁留客重開筵,官妓停歌列管弦。酒進一行陳彩幣,人暄四座撒金錢。君臣拜舞因胡俗,道路開通自漢年。從此萬方歸德化,無勞征伐定三邊。

帖木兒帝與明朝的交往在沙哈魯、兀魯伯時代達到頂峰,後來,隨著帝國的四分五裂,這種交往也就名存實亡了。

帖木兒王是個以嚴厲著稱的人。他力求完美地整頓和修飾組成他實力基礎的中亞各地。他將一批批被俘的工匠、科學家和藝術人才,從美索不達米亞、小亞細亞、敘利亞、波斯和印度驅趕到河中地區。尤其是首都撒馬爾罕,集中了許多優秀的手工業者、傑出的文人學者以及科學藝術人才,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將撒馬爾罕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繁華、最美麗的城市之一。舉個例子來說,帖木兒大清真寺和帖木兒陵都是這一時期建築學領域的經典之作。

同時,他懷著對出生之地的熱愛,在碣石城修建了許多花園、清真寺,當然也包括阿克薩萊宮,西班牙使臣克拉維約出使帖木兒帝國時,曾在碣石城做短暫逗留,他認為,阿克薩萊宮無論從規模還從壁畫藝術上來講,都堪稱世界上最優美的建築物。

我所了解的帖木兒王不僅通曉突厥語和波斯語,還能熟練使用察合台文(即用阿拉伯字母拚寫的突厥文,得名於十三四世紀的察合台汗國),但是他對文化這種東西顯然不像他的後人那樣感興趣,他更感興趣的是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然後將帝國分封給他的子孫。他堅信即使不必討好史學家或者文學家為他書寫傳記,他的名字也一定能夠鐫刻在偉大的成吉思汗後麵。

沙哈魯和兀魯伯始終沒能據有如他們的父親和祖父在世時一樣廣大的領土,他們的帝國缺了一角,帖木兒王病逝不久,西波斯便從帖木兒帝國分離出去。但沙哈魯和兀魯伯在對文化的重視和保護上遠勝於帖木兒王,這一對父子齊心協力,將哈烈和撒馬爾罕建成南北兩個巨大的文化中心。

哈烈是文學家、詩人、學者的聚集地,非但神學、醫學、法學、倫理學的研究受到鼓勵和保護,文學與藝術在這裏都得到空前發展。兀魯伯比他的父親沙哈魯更進一步,他在撒馬爾罕建造經學院,在經學院對麵建造哈納科、穆卡塔清真寺和奇希爾蘇丹與庫魯努什霍納宮。所有這些都是當時建築藝術的典範。庫魯努什霍納宮的花園裏有一座奇尼霍納殿,殿壁上裝飾著優秀畫家的繪畫,並以瓷磚進行鑲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