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大結局 (1)(2 / 2)

站在海岸線看著排浪從茫茫的地平線湧來,撞擊著礁石,撞擊著海岸,崩裂中綻放的水花晶瑩剔透,在明媚的陽光下仿若世間尤物,雖然隻有那麼一瞬間。心血滋養的心花更為絢麗奪目,在人生遙遠的軌跡之上猶如彩色的虹,驅使著人類欲望,驅使著成就榮耀。

和天空一樣的蔚藍色,和天空一樣廣闊。沒有人不愛你的蔚藍色,沒有人不愛你壯美的水波。隻有在海上,人們才能看到海天混為一色,那種另所有人為之神往的顏色中,究竟藏匿著怎樣的傳說?日光下,白浪滔天,蔚藍與蔚藍交織,海浪與日光嬉戲,平凡而又與世無爭。一幅如詩如畫的畫卷,引發著靈魂的共鳴。

無法想象我們的祖先第一次看到大海的麵部表情,更無法描繪他們的心理活動。如果上古時期的人類留下一張素描,也許素描會帶我們走進這樣的場景:一群半裸半掩的人類,站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土地,看著波濤連天的大海狂呼或是驚逃。與江河同樣的水,卻帶給人類不同的感受。

神秘而美麗的海洋,又是那樣的平凡。它沒有繽紛色彩的粉飾,沒有做作的偽裝,從來都是憤怒的時候咆哮,安靜的時候沉默。它的平凡又給人一種無形的威嚴,震懾著所有稚嫩的魂魄。

地平線是一個人類所不能企及的點,彷如幸福和欲望彌遮的生命之城,永遠隻有前方,永遠隻能遙望。這不得不讓生命倦怠,這不得不讓人類追尋生命的起源。也許在海天相接的地方,藏著一個關於生命最初的謎底,而那卻是永恒的問句,沒有解答。

當水手挺起黝黑的胸膛,打著響亮的號子將風帆升起,而後臉上出現憨厚的微笑,這微笑一如大海的遼闊。在那空靈的笑容中,人類所有的悲喜都顯得那樣渺小,生命的意義與起源也無需尋找,無需追問,航行吧勇士!水手告訴我們,幸福就在前方,前方有屬於生命的輝煌。天際有海鷗的身影,而後聽到它們鳴叫著飛過,仿佛帶來了遠古的記憶。

悲傷的時候,就去看看大海吧!有一種浩瀚可以容納百川;幸福的時候,也去看看大海吧!有一種波濤可以讓你感受到天長地久的古老。

我時常漫步在溫潤的沙灘之上,看著排浪,看著海鷗,看著起航的帆船,如此寧靜安逸、美麗祥和。在麵對著大海的時候,無論我的經曆如何坎坷,麵龐如何滄桑,我都無法在大海麵前褪去稚氣。無論人間是非何等複雜,何等的曲折,在大海麵前所有的苦難隻不過是滄海一粟。我愛大海的浩淼,我愛它那讓人為之發狂的波濤,那是人間最美的音樂,那是斬斷所有煩惱的剃刀。

曾經中國聖人在麵對流水之時這樣寫道:“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

這是中國文化的極致,也是人性道德的極致,歸納為四字為:“上善若水。”在這個名利與欲望交織的世界,生命走入如此境界談何容易。曾經有位巨人,他的暮年與海洋一直廝守著,全世界對於這個名字都不陌生,他就是拿破侖。這位渴望統治世界的帝王,他的內心和海洋一樣遼闊。最後他被囚禁在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他的內心是怎樣的世界?是否有無盡的苦楚像波濤一樣席卷,就像他的戰馬與軍隊席卷整個歐洲?

這位震顫整個歐洲的帝王,是否在聖赫勒拿島的海岸飲過他的戰馬,他是否依然渴望這匹戰馬載著他的雄姿君臨天下?一切都成為曆史不解之謎,這位人類奇跡的創造者,最終在聖赫勒拿島消亡了,他輝煌的一生也隨之結束。人們在茶餘飯後的談論中,仿佛他沒有消失,而是化為大西洋中的一道暗流,在湧動。

我相信拿破侖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裏,他沒有憂傷,在麵對大海的時刻,所有的是是非非都被排浪帶到遙遠的地平線。也許他在每天看著潮起潮落,看著帆船歸港起航之時,早已忘卻了一切的煩惱,他頓悟了生命的得失就像潮起潮落後的自然之美一樣,其實失去也是一種美麗。

普希金這位俄國詩歌的太陽,在他那首《致大海》中對拿破侖這樣寫道:“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樣東西它曾使我的心靈為之震驚。那是一處峭岩,一座光榮的墳墓……在那兒,沉浸在寒冷的睡夢中的,是一些威嚴的回憶;拿破侖就在那兒消亡。在那兒,他長眠在苦難之中。”鬱鬱不得誌,人生總有崎嶇路。在輝煌的理想與破落的現狀中,生命該為誰而謳歌?

普希金在詩歌中以光榮的墳墓,來抒發自己對於拿破侖的讚頌。

而普希金在麵對大海寫下這篇恢弘磅礴的詩歌之時,他又是何等心情呢?他的一生都在渴望自由,渴望解放,他對拿破侖為自由革命而戰的精神做了充分的肯定。詩歌在後麵又提到了另一個偉人——拜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