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媒介融合下的網絡廣播發展現狀分析(2 / 2)

(2)NJ通過QQ、電台論壇或是即時性的聽眾測評等多種形式收集反饋資料,並與聽眾進行互動交流。網絡電台通過NJ與聽眾的交流,了解聽眾的心理狀況和個性特征,對節目不斷進行改進;NJ甚至可以通過在線聽眾的具體情況隨時調整節目內容,以製作出聽眾迫切需求的節目。從這一點上看,網絡電台改變了傳統電台的交流方式,由雙向交流轉向多向交流,拓展了廣播的功能。

第三,NJ主持風格輕鬆自由,個性化突出。

(1)網絡的無限性使網絡相對於現實社會來說,具有更加開闊的空間。所以網絡NJ與傳統電台的DJ相比就會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少了很多條條框框的製約。這相當於NJ擁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電台。今天的節目做什麼,播出什麼樣的主題,怎麼做才會獲得更好的收聽效果、吸引更多的聽眾,全部都由NJ自己掌握,省去了傳統電台中的審核製度,更加能夠突出NJ個性化的一麵,也使節目在傳播過程中少了許多束縛。

(2)網絡廣播節目的傳受雙方多是來自20歲上下的年輕人,所以節目在傳播過程中也能充分體現這一年齡的特征。他們青春、充滿活力、愛好廣泛,擁有獨特的見解及豐富的個性魅力。這也是傳統電台無法達到的傳播效果。

四、新形勢下網絡廣播的整改

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的網絡媒體,在新時期的媒體環境當中都麵臨著挑戰與機遇。任何媒體在媒介融合的大趨勢下都不可能孤軍奮戰,隻有實現媒體間的優勢互補與資源共享,才能增強競爭力,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從而達到共贏。

首先,要提高NJ的個人素質及網絡廣播的管理製度,提高網絡廣播的節目質量。

現階段,如果想要申請在線NJ,就要先簽署一份網站協議。協議的內容不僅包括對NJ政治素養和職業素養的要求,而且也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對節目的內容、NJ的語言規範化做出了一定的要求。在盡量保證網絡廣播節目個性化、娛樂化的同時,提高內容的質量,避免一些低俗的、有政治錯誤的和不健康的內容廣泛傳播。這樣就使網絡廣播的發展有章可循,有利於其進一步發展和壯大。

其次,通過網絡廣播與廣告的結合尋找新的增長點。

據相關資料顯示,在現階段的由NJ加入的網絡廣播的“直播”形式中,網民在停留時間上大大超過了原有的網絡“轉播”形式。對於廣告商來說,能讓網民擁有更長的時間接觸網站中的廣告是十分可喜的,這使廣告商在網絡廣播中插入廣告成為可能。網絡電台也可以從中獲利,在經濟上獲得收益,有利於網絡廣播的發展。同時,網絡廣播避開了傳統廣播線性傳播的特點,彌補了傳統廣播轉瞬即逝的傳播缺陷,使廣播也有了儲存的功能。這就使得網絡廣播成為一個大的資料庫,聽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有償收聽或下載等增值服務,有助於網絡電台經濟的活躍。

最後,通過網絡廣播與手機的結合,尋求更多的發展空間。

“CCTV每年以數以億計的短信收入令不少媒體心生羨慕,傳統媒體都在紛紛效仿,網絡電台也應該抓住手機這一新型大眾傳媒技術所帶來的巨大的市場和無限商機。網絡電台一方麵聯合手機,一方麵也可以負載手機。這樣,無論從資源整合,還是自身的商業利益上說,都具有積極意義。並且,受眾對信息的獲取渠道也得到了拓展。網絡電台逐步與移動、聯通等通訊運營商合作開展更廣範圍的增值服務。”這不僅有利於增加網絡廣播的經濟效益,也可以提高它的影響力。

隨著NJ的出現,網絡廣播開始由網絡“轉播”向網絡“直播”過渡,發揮了網絡廣播的功能。網絡直播不僅融入了網絡的及時性、互動性和存儲能力的特點,還包含了個性化、娛樂化、匿名性的特點,形成了真正的個性化、娛樂化的網絡廣播。它不僅延伸了廣播的發展空間,也擴大了廣播的影響。我們相信,真正的網絡化廣播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有可能成為網絡傳媒重要的傳播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雷躍捷:《新聞理論》,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胡蕊、宋偉晉:《觀察當前網絡廣播的新熱點NJ(NetJockey)》,《中國傳媒科技》2004年第2期。

趙會權:《淺談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整合與互補》,《合肥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王娟娟:《淺談網絡電台與NJ》,《聲屏世界》2006年第5期。

卓立紅、田勇:《從廣播網絡化到網絡化廣播——網絡廣播發展之再思考》,《中國傳媒科技》2004年第4期。

謝齊峰:《網絡廣播發展及前瞻》,《東南傳播》2005年第12期。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