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當你自以為是的時候——錯覺讓我們不知所措(2)(1 / 2)

控製錯覺

大多數人會認為靠自己的努力,可以使骰子擲出自己想要的點數,這顯然是一種錯覺,擲骰子擲出的點數是隨機的,偶然的,與擲骰子人的技術和能力沒直接的聯係。人們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在潛意識裏覺得,自己越努力,越容易如願以償。事實上,這種努力是無濟於事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發生這種行為,是因為一種叫做“控製錯覺”的心理定律在作怪。

駕馭感的延伸

人們之所以錯誤地認為自己可以控製偶然的事情,是因為日常生活中,我們主要的活動,都能靠我們自己的努力和訓練加以控製,於是我們把這種能控製、能駕馭的感覺延伸到其他所有的事情上。

日常生活中,在一些必然的事情上,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控製一些事物,可以取得一些成績,比如,多花點力氣,多扛一些貨物,就可以多賺一些錢;多花點時間,多記一個知識點,在考試的時候,就會多考一點分數。但是,對於很多事情,並不是僅僅通過我們的努力就可以獲得好的結果的,如果人們依然把這種駕馭感延伸到這些事情上,就是錯誤的。比如買彩票、賭博等,人們因為放大了自己的對未知事物的控製能力,以為自己可以決定結局,因此沉迷其中,給自己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生活中,我們時常會麵臨著許多選擇,然而選擇越多,我們越能從中獲得好處嗎?很多人都是這樣認為的,但是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選擇過多的尷尬

哥倫比亞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兩位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發現,讓消費者選擇在6種果醬中挑一種或者從24種果醬中挑一種時,人們大多願意有更多的選擇。可是在最後決定購買的時候,在6種果醬中選擇的人們做出的購買決定,是在24種果醬中選擇所做購買決定的10倍。選擇越多,人們反而越會無所適從,因此很多時候會棄繁就簡。

生活中,我們也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例如,求偶這樣的問題,人們總覺得選擇麵太窄,選不到好的,就頻繁地相親,認為這樣就會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但結果往往是相得太多,挑花了眼,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哪一個,也許最好的早就已經錯過了。過多的選項反而會使自己陷入了尷尬的地步。

害怕錯過而最終錯過

在人們的印象中,擁有太多的選項時,應該會選出更好的,但事實正好相反,麵臨的選項過多時,人們反而容易無從選擇,從而難以做出決定。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就在於人的選擇係統是複雜的,都想選到最好的,當選項太多時,人們想選到最好的就比較困難。而當選項隻有兩個時,好壞總會有差別的,就比較容易做出選擇。選項越多,這其中必然有好壞相當的,麵對差不多的東西時人們就會開始猶豫了,擔心自己如果選了這個,會錯過更好的,結果,就會徘徊不定。為了不讓自己後悔,很可能就會放棄所有選擇,這樣人們至少不會覺得自己選擇的是最差的,心裏就找到了那個平衡點。

伊索寓言中有這樣的一個故事:一隻狐狸在旅途中感到饑餓難耐,就四處尋找吃的,不久看到一架葡萄,但是葡萄架很高,不管它怎麼努力也沒有摘到葡萄。

這時,狐狸隻好對自己說:“葡萄一定又酸又澀,這樣的酸葡萄,送給我,我都不吃。”就這樣,雖然狐狸沒有吃到葡萄,但是心理卻不再失衡了。

自我心理防衛

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很多像狐狸那樣的境遇和心態,當我們很想得到一樣東西,但現實卻無法給予時,我們就會醜化那些得不到的東西,借此來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安慰,這種心理被心理專家稱為“酸葡萄心理”。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當人們遭遇挫折或者失敗,並由此產生挫敗感的時候,就會不自覺產生消除或者減緩這種挫敗感的傾向,總會無意識地運用一些心理防衛方式來滿足自己這種心理。“酸葡萄心理”就是人們較為常用的也是典型的心理防衛方式。

積極的心理調適

當個體在追求的過程中受挫而無法實現目標時,人們就會以貶低原有目標來衝淡內心的欲望,達到自我保護、自我安慰的目的。一般情況下,當人們產生挫敗感時,內心是需要一定安慰的。這樣,人們就會不自覺地醜化或者扭曲得不到的東西,以此來實現心理上的平衡,減輕挫折感。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人們就會用“得不到的就是不好的”的論斷來進行自我安慰,從而達到解除內心不安,緩解緊張,消除壓力的目的,將自己從困境、不安等消極的心理狀態中釋放出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可見,“酸葡萄心理”也是一種自我心理調適的過程,能起到積極的自我安慰的作用。

當你和一群人去逛商場,你看上了一件衣服,你覺得很漂亮,也很喜歡,但是大夥都覺得這件衣服不好,於是你就會想:大家都這麼說,可能這件衣服就是不漂亮,最終你也許會因此而放棄這件衣服。為什麼我們寧願相信別人,也不願意相信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