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葡酒(1 / 1)

[]

第十二章

在阿爹十幾年的操持下、蘇家的生意其實一向不錯,就在店裏剛剛關門的那幾日,還常常有人拎了竹筒壇子上門打聽,甚至拍門尋人沽酒的,除了酒之外,周遭的媳婦娘子們,上門來買熟水也有不少,甚至於連縣太爺鄭家與城中的首富高家都先後派了管事婆子上門,隻說不管你們婚喪嫁娶,府裏的相公夫人們可等不得,訂好的熟水若是遲了半日,日後府裏的生意,他們也休想再沾上半點!

家裏的店麵雖說叫了一個酒肆的名字,但實際上,他們是沽酒熟水都賣的。

所謂熟水,在蘇苓從末世裏知道的稱呼,也叫作現代的飲料,最有名的便是千百年後還眾人皆知的酸梅湯,便算是這時熟水的一種。

當然,除此之外,豆蔻白水、紫蘇熟水、丁香熟水、三甜湯五、味飲……都是這會兒賣的最好的種類。尤其是那大夏日裏,大汗淋漓之時花幾個銅子買上幾碗熟水,既好喝又解暑,比那茶寮賣的大碗粗茶也貴不了多少,卻是舒服養生,合算了許多,每到了天氣熱的時候,店裏熟水的生意可是要比清酒要好上不知多少。

熟水裏除了這些物美價廉的,更富貴稀罕些的也不是沒有,什麼玫瑰露、茯苓香之流,自然,那些東西好是好,可若是在店裏,平民百姓們是決計舍不得買的。

阿爹蘇貴卻有辦法,幾年前從府城裏輾轉尋來了茯苓香的熟水方子之後,便托人求到了城中最是富貴的鄭高兩家,做出來單往其後宅裏送。

蘇家做出來的熟水雖不算上好,但離得近,勝在新鮮,加之蘇貴又四麵圓滑,人情練達,先拿銀子開路,與府裏的采買管事都稱兄道弟,慢慢的,鄭、高兩家倒也樂意從他們這進些熟水,算是一處固定的進項。

也就是因著這樣的緣故,蘇貴滿足之餘,才特意將這茯苓二字取到了一雙女兒的名字裏,自覺平添了幾分昂貴的雅致。

以往阿爹還在時,早春的鮮蕊,盛夏的白荷,金秋的桂花,冬日的寒梅,與各色的時令果鮮、藥材一並,都在最當季的時候收了來,與蘇娘子一並細細的挑揀清洗,煎炒烘焙,再用各自的方子衝泡煎煮,這十幾年來,蘇娘子也早已學會了一手上好的調製熟水手藝,就連家中年紀最大的蘇茯,也跟著會了不少簡單的熟水方。

有蘇娘子在,再加上早已做慣了的招財與進寶,若是重新開店,熟水暫且還是不缺的,蘇娘子所擔憂的,還是酒肆中的酒:“我們與陳家已是勢如水火,這每日賣的最多的濁酒還不知從哪去買來……”

所謂“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如今的白酒,又稱濁酒,在這劉安縣裏,也是家裏賣的最快的一種酒,就都灌在一進門的兩口大缸裏,一鬥也不過三百錢,這東西賣的快,又不經久放,以往每隔個三五日,陳家那邊便要叫夥計送上一回,如今剛剛與陳家鬧成了這幅樣子,生意自然是別想,這麼一來,一時間還當真供不上。

蘇苓卻毫不在意的哼了一聲:“諾大的劉安縣,還隻他陳家一座酒坊了不成?家裏存的好酒還夠咱們賣上一陣,隻慢慢找就是,至於那些湊數的□□酒,鄉下老農都會混釀幾缸子,更是不缺。”

一旁的招財聞言也讚同的點了點頭,他之前跟著蘇貴東奔西走,對周遭的情形最是清楚不過:“除了陳家的酒坊,西押溝也有一間酒坊,隻是不如陳家大,若是隻要□□酒,就離城不遠的鄉下,便有一家子姓杜的擅釀,若是去談一遭,想來八成也能談妥。”

蘇苓聞言心頭一亮,當即便也主動開口道:“到時我與你一起去瞧瞧!”

蘇娘子伸手按了按她:“又胡說!你一個小娘子,出去亂跑什麼?出了事可怎麼辦?”

蘇苓不以為意的晃了晃腦袋:“換一身男子的衣裳不就是了?就說我是主家的小郎君,跟著出來瞧熱鬧的,若不然,隻招財一個,如何服人?”

這倒是真的,以往這些外頭的雜事,都是蘇貴出麵張羅,招財雖常跟著,也不過是個家仆夥計,加上他如今也不過十五,瞧著就年輕麵嫩不說,還是個奴仆之身,許多事都做不了主的,就這麼上門去與人談生意,的確是怕會叫人小瞧了去。

至於出事……雖然難免擔憂後怕,但方才蘇苓那手持柴刀的彪悍模樣,還是在眾人心裏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的,這樣的小娘子,即便出去,似乎,也不會出了什麼事?

看出了娘親的動搖,蘇苓勸說的越發認真。加上她一個主家的“小少爺,”能添說服力且不說,更重要的,卻是她當真需要去實地考察一下酒坊的情形,看看適不適合買下來,當作日後她做葡萄酒的地方!

自家就是開酒肆的,蘇苓在末世時自是難免會對現代化的釀酒技術更留心些,再加上有233堪稱“過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