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心髒病證(1 / 3)

【醫案】心髒室中隔缺損

病曆號碼:57949

姓名:蔡□

初診:2000年11月10日

主訴:心髒室中隔缺損0.3公分,食欲不振,容易感冒

患者屬於先天性心髒血管畸形,所以有破洞,用《金匱要略·痰飲篇》的木防己湯;針對後天食欲不振,則用五味異功散,另加丹參、遠誌、鬱金、蒲黃。

11月17日二診告知沒有明顯反應,所以守前方,11月23日第三診也守前方,在12月15日之前斷斷續續來診,一直到2001年9月14日,認為我可能還可以給他一線生機而來再次來診。仍然守前方,9月24日來複診告訴我,狀況漸漸改善,於是去木防己湯,保留五味異功散,加神曲以改善食欲,接下來三診都如此。

初診用的木防己湯出自仲景先生的《金匱要略·痰飲篇》,文獻記載膈間有水氣,麵色黧黑(因為心缺氧),用木防己湯,虛證的人,很快就可獲得改善;實證的人3日複發,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木防己湯內的人參、桂枝都有強心作用,木防己有利水作用,另外還有石膏。可是到今天為止,參考過很多文獻,也請教過很多同道,都無法了解為何要加石膏這味藥。文獻記載木防己湯對室中隔缺損,二尖瓣、三尖瓣脫垂都有很好的療效。

心髒病證中醫學的“心”

要談“心”的話,中醫的心應該包括兩個係統。《內經》裏講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這君主為何?君主是發號施令的,也就是最高指揮係統,在君主立憲的國家當然就是指皇帝了;在民主時代裏,有的是總統,有的可能是總理;君主是最高發號施令的係統,主神明,就是包括你的思考,所以這邊所講的心是指大腦、心智。另一個指的就是實際心髒的心,解剖學所看到的心。

不同係統的心病,所選用的藥材當然不一樣。人參大部分用在解剖學看到的心,也可以作用在大腦;連翹入心,但比較偏向實質心髒的心;遠誌也入心;丹參、川七(與人參同科,它是屬於五加科的植物)也一樣,都能夠強心,強心當然就能供應充沛的血液到大腦,供應到人思考、生命最高指揮係統的大腦這個心。也就是說,往往是二而一,有互為影響的作用。

所以要談心髒、血管的話,那是解剖學的心,但是要談腦血管的話就包括思考的、大腦的心,就是大腦了。怎麼會這樣子不小心——這是大腦的心;膽大心細的心不是你的心很小,而是你的思維很周密,對很多事情的考慮設想很周到,那個心都是指大腦。當然,譬如心絞痛,那就是心髒的心,胸口會悶會有壓迫感、會絞痛,甚至會造成呼吸困難、呼吸停止、心髒衰竭,那個就是解剖學的心。所以你的二尖瓣、三尖瓣出現問題,它就會使心髒這個搏動受到影響,這就好像橡皮筋鬆掉一樣。

治療心的疾病當然也得從兩個係統探討。一是大腦指揮係統,這是下一章要談的,本章我們專論心髒。民間有一個專治心髒病的偏方,就是把豬心剖開,清理幹淨,然後弄一點朱砂、弄一點莧菜子,再用繩索把它包紮起來,或者用線把剖開的豬心縫合好,再放在電鍋裏燉,燉到整個豬心都熟後,就吃這個豬心,據說對心髒疾患的人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隻不過我本身是接受正規中醫係統的訓練,所以不太使用偏方,我用生脈飲、四逆湯等,又方便又有效。

木防己湯治心髒內膜積水

高雄有一位先生有心髒內膜積水,醫院所有的心髒科醫師都主張開刀,因為積水如果不定期抽掉,就會發炎,導致昏迷、休克,出現危險狀況。有位醫師竟然建議他找中醫治療,這位先生就到台北來,我隻給他木防己湯。

木防己是一味藥,防己有兩種:木防己與漢防己,漢防己屬防己科,木防己屬蘿摩科。木防己湯隻有四味藥,第一味是木防己;第二味桂枝,桂枝與樟樹同科;第三味人參,有強心的作用;第四味石膏,共四味。再加上丹參、川七、木香、鬱金、蒲黃,就這樣吃。

本來他的血壓高壓隻有六十幾,低壓幾乎聽不到,所以醫師才準備開刀,因為實在太低了,血液送不到大腦就缺氧,心髒應該把血液送到大腦,結果“馬達”一直空轉,打不出來,就再加速,所以脈跳到140,正常是72跳,到100跳就很不舒服了。這位先生吃了我一個星期的藥後,心跳率降到120,血壓升高到九十幾,後來複診2次,總共看了4次。後來我到高雄,他告訴我,所有的心髒科大夫都說不用開刀了。

對症有方:木防己湯

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麵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虛者。即愈。實者。三日複發。複與不愈者。宜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

——《金匱要略》

本方出自《金匱要略》,為逐水之劑。由木防己三兩9g、石膏四兩15g、雞子十二枚、桂枝二兩6g、人參四兩15g組成,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能行水化飲,益氣清熱,方以防己利水,桂枝通陽化氣,辛散苦泄,共奏化飲散結之功,更佐以人參益氣,石膏清熱,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咳喘、小便不利,或兼短氣乏力,或兼有發熱,為其辨證要點。

四逆湯、生脈飲

心髒的毛病太多了,有室中隔缺損、二尖瓣脫垂、三尖瓣脫垂、胸悶、胸痛、甚至缺氧,一缺氧手整個會黑掉。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室中隔缺損,整個皮膚都黑掉。

生脈飲

遇到這樣的情況,還是用四逆湯、生脈飲,因為人參是強心劑,麥冬也可強心,所有百合科的植物大概都有這種作用,蔥、蒜也都是百合科,裏麵有精油;另一味就是五味子,通常真正熱的日子要經過從夏至到秋分,才會慢慢的轉涼,10天1個庚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夏至後第3個庚日就是初伏,再隔兩個庚日就是中伏,再一個庚日就是末伏,前後將近60天,夏至是6月21日,加60天就等於8月21日以後,就是處暑,一直到秋分才會慢慢涼爽。夏天人都懶洋洋的,因為出汗出得多,又喜歡吃冰,就會造成濕熱現象;濕一定會重,頭部會有“戴鋼盔”的感覺,腳很沉重,甚至連晚上睡覺翻身都感到困難,這些都是濕重。

如果做個實驗,用冷水洗頭,洗完用毛巾稍微擦一下,再到陽台吹吹風,我敢保證,一定有很多人頭就開始重重的了。有的人一吃冰冷的東西,腳就脹脹的,這也都是濕。所以夏天人懶洋洋的就泡生脈飲加幾片甘草片,當茶喝,不但可以增強心髒功能,充分把血液送到末梢,再正常回流,當然就精神百倍。一吃冰、冷飲,血管就收縮,一收縮就影響血液的供應,當然精神就不好。

四逆湯

至於四逆湯為什麼會有威力呢?

因為它含有三味藥,其中一味是甘草,含有天然的類固醇,所以吃多會水腫,可是也不確定多少的量會造成水腫,可以肯定的是,一斤甘草熬一杯水吃了會造成嘔吐,所以還是會有副作用,因為你的身體沒有需要。老祖宗說中滿證忌吃甜食,因為甜的東西會發酵。第二味是附子,屬毛茛科植物,也是非常好的強心藥;但是附子生用的話有很強烈的毒性,日本有一位研究附子一輩子的專家白井光太郎,想確認生附子累積到多少的量會引起中毒,結果老先生終於中了附子的毒而亡。但是加熱過的附子,毒性會消到隻剩千分之一,剛好可以發揮作用。

附子與芋頭有些類似,但兩者不同科,芋頭屬天南星科植物,所有的天南星科植物最怕生薑,削芋頭手會癢,擦薑片就會改善,或用鹽巴搓一搓,癢的感覺就好了,再者沒有煮熟的芋頭,隻要像花生米那麼小的體積,吃下去的話,半個鍾頭後,就會發不出聲音,它會讓你的咽喉麻痹緊縮,碰到這個情況就趕緊喝一杯薑湯,因為它能解芋頭的毒。附子的情況也類似,加熱40分鍾後毒性大概隻剩千分之一。老祖宗用人做實驗,你拿小白鼠做實驗,它會告訴你有什麼感覺嗎,而且小白鼠的基因、染色體和人畢竟不同。

附子其實是非常好的強心劑,尤其是生附子,與甘草搭配時,甘草能緩和它的毒性;幹薑是薑科植物,嫩薑沒什麼纖維質,醃過的嫩薑很開胃,食欲不振,胃口不開,一點點薑就能幫助你,反胃想吐,吃點薑就好了,因為薑的辣素會到達大腦延髓的嘔吐中樞,抑製嘔吐感。在臨床上,半夏和生薑是止吐——包括懷孕的嘔吐時一定會考慮到的藥物,沒有半夏就一定要有生薑,沒有生薑就一定要有半夏,薑半為止嘔吐的聖藥,是老祖宗經過千百年經驗得出的結果。幹薑是強心的藥,又是非常好的止血劑,所以如果心髒瓣膜閉鎖不全,也可以用。

對症有方:四逆湯

四逆湯中附草薑,四肢厥冷急煎嚐,

腹痛吐瀉脈微細,急投此方可回陽。

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既吐且利,小便複利而大汗出,下利清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

——《傷寒論》第三百二十三條、三百八十八條、三百八十九條

本方出自《傷寒論》。由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15g、幹薑一兩半9g、甘草(炙)二兩6g組成,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幹薑三兩。能回陽救逆。主治少陰病,見四肢厥逆,惡寒踡臥,嘔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脈微;或太陽病誤汗亡陽。現代常用本方作為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慢性胃腸炎吐瀉過多、或某些急證大汗出而見休克,屬亡陽虛脫者的急救方劑。真熱假寒者忌用。熱厥及陽鬱厥逆之證,禁用。服藥嘔吐者,可采用冷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