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做好榜樣,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1 / 1)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爺爺奶奶的飲食行為和飲食習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孩子挑食,往往是受家長和祖輩的飲食觀念和飲食習慣的影響。所以爺爺奶奶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3歲的瑤瑤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小女孩。

爺爺不喜歡吃豆腐和菠菜,有時會在家人麵前說豆腐不好吃,菠菜又苦又澀,或者說自己愛吃魚肉。時間一長,奶奶發現瑤瑤看到豆腐和菠菜就皺眉頭,卻對魚肉情有獨鍾,時常鬧著要吃魚。奶奶把這一情況告訴了爺爺,爺爺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於是,他們想了一個辦法,幫瑤瑤改變不吃豆腐和菠菜的壞習慣。

一天晚上,奶奶做了炒豆腐、紅燒茄子和蝦皮菠菜粥。奶奶把粥盛好放到瑤瑤麵前,瑤瑤撅起小嘴,埋怨道:“菠菜很苦,我不喝粥了。”瑤瑤看到了炒豆腐,說:“豆腐不好吃,我隻吃茄子。”見瑤瑤不吃炒豆腐,爺爺奶奶也沒有強迫她吃。爺爺夾了一塊豆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並且一邊吃一邊說:“嗯,以前我聽別人說豆腐不好吃,就認為它不好吃了。沒想到這豆腐又嫩又滑,特別好吃。”奶奶也配合著說:“是啊,豆腐不僅好吃,也很有營養呢。瑤瑤,如果你多吃豆腐的話,臉蛋會又白又漂亮,幼兒園的老師會更喜歡你的。”“真的嗎?那我得吃點兒。”說著,瑤瑤便夾了一塊豆腐,放進了嘴裏。

奶奶喝了一口粥,驚奇地說:“呀,這粥裏有蝦皮,嚐起來味道很不錯。”瑤瑤最喜歡吃蝦皮了,不一會兒,她就把自己碗裏的粥喝光了。

瑤瑤的爺爺奶奶做得很好,能夠為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這樣有助於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預防孩子挑食的的好方法。事實證明,這種教育方法行之有效,爺爺奶奶不妨借鑒一下。

2.將食物做得色、香、味俱全,引起孩子的興趣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愛挑食的壞習慣,爺爺奶奶也不必著急,不妨盡量將食物做得色、香、味俱全,引起孩子的興趣,逐漸幫助孩子改掉挑食的壞習慣。

4歲的碩碩是個活潑開朗的小男孩,他各方麵表現都不錯,就是有挑食的壞習慣。

看著碩碩因為挑食變得消瘦了,奶奶很心疼,也很著急。後來,奶奶恰好在電視上看到一期如何解決孩子挑食問題的節目,便決定嚐試一下電視上介紹的方法。

於是,奶奶在做飯的過程中下了一番功夫。針對孩子口味清淡、喜香甜的特點,奶奶做飯的時候減少了鹽的使用量,而增加了糖的用量。

奶奶還注重飯菜樣式的多樣化、藝術性,尤其是對於碩碩不愛吃的食物,更是注重色、香、味的搭配。例如,奶奶知道碩碩不喜歡吃苦瓜,但是很喜歡吃雞蛋,於是奶奶便用雞蛋和苦瓜為原料,把炒好的雞蛋放在盤子的中間,邊上再擺上做好的苦瓜片。奶奶還為這道菜起了個頗有藝術性的名字——黃金爭翠玉。盡管碩碩還不明白“黃金”、“翠玉”是什麼,但是看到奶奶那麼喜歡,他也對這個名字很感興趣。

這樣一來,碩碩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嚐一嚐這道菜了。

在奶奶的悉心引導下,碩碩逐漸改掉了愛挑食的壞習慣。

祖輩不妨像碩碩的奶奶學習,善動腦筋,幫助孩子改掉挑食的壞習慣。

值得一提的是,相對於年輕的媽媽而言,奶奶的生活經驗比較豐富,采用這個方法糾正孩子挑食的壞習慣更具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