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秦始皇:“私生子”是個偽問題(1)(1 / 1)

導讀

關於秦始皇的私生子身份這一問題,先是在漫長的一千餘年裏,大家對這一問題沒有任何異議,後是在近代,大家又異口同聲地否認。不同時代對於同一個問題的看法,居然會有如此大的反差,這是一個極為罕見的現象,也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然而,如此昨是今非,如此整齊劃一,卻給人以不正常的感覺。也許,不是問題本身有意思,而是別的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從來沒有過一個人的私事能夠像他的私事這樣,激起人們如此曠日持久的關注,從來沒有過一個人的私事像他的私事這樣,引發如此洶湧澎湃的口水。時至今日,這種關注和口水,似乎沒有任何減弱的趨勢。

這個人便是秦始皇,他的私事指的就是他的身份--他是私生子嗎?

然而,這真的是一個問題嗎?抑或,難道這不是一個偽問題嗎?

有一個事實也許被大家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那就是,在漫長的歲月裏,從《史記》問世以來,亦即從秦始皇是私生子這一問題被載入史冊以來,這一問題似乎從來都不是問題,至少沒引發過“圍觀”,也沒引發過“考證”,從西漢、東漢、西晉、東晉,直到隋、唐、宋、元,幾乎沒有人對此發出過質疑之聲。直到明代,才開始有人對此表達不同看法,他們小心翼翼地說,這一說法值得推敲。到了近現代,風氣則又為之一變,除了出於市場考慮的影視作家之外,大家又幾乎眾口一詞地認為,秦始皇絕對不可能是私生子。

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中國人對任何一個曆史事件、曆史人物,當然也包括秦始皇,在同一個年代裏,從來都沒有達成過共識。但秦始皇的身份問題卻是個例外:先是在漫長的一千餘年裏,大家對這一問題沒有任何異議,後是在近代,大家又異口同聲地否認。不同時代對於同一個問題的看法,居然會有如此大的反差,這是一個極為罕見的現象,也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然而,如此昨是今非,如此整齊劃一,卻給人以不正常的感覺。也許,不是問題本身有意思,而是別的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呢?

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個讓後人無限迷惘的問題--秦始皇的身份問題,在《史記》中是如何記載的:“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即異人,嬴政之父,子楚原名異人,後來為了和來自楚國的華陽夫人套近乎,就改名為“子楚”。為了方便,本文統一稱子楚為異人)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

這是《史記·呂不韋列傳》中關於秦始皇身份的最為簡明扼要的記載。在這份記述中,提到了和嬴政關係最為密切的三個人,他們分別是呂不韋、趙姬和異人。記述雖然簡單,然而卻有著極其複雜的背景,其中包含了策略與博弈、陰謀與愛情。

呂不韋怎麼和素昧平生的異人結為同黨,異人又是如何邂逅了趙姬呢?

公元前242年,也就是秦昭王四十年,秦國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件。一直眼巴巴等待接秦昭王班的太子,終於沒有熬過他的父親,沒有等到秦昭王把位子騰出來自己就先一命嗚呼了。這樣,本來沒有希望走上前台的秦昭王的次子安國君一夜之間鹹魚翻身。鹹魚翻身就不是鹹魚了--不久之後,毫無準備的安國君順理成章地被立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