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魄力法則: 讓對方明確知道自己的目的
查理新收購了一家小工廠,而後這家工廠因為產量低麵臨著被轉讓的困境。有一天,查理來到這家工廠視察,這家工廠的經理向他反映說,這裏的工人們總是偷懶,別說份外的任務了,連自己本該做好的任務都無法完成。
這個經理說:“對這些員工我先是好好和他們說,給多完成任務的員工發一定的獎金,他們聽了之後工作很是努力。可是好景不長,一個星期之後他們又變成了那副懶洋洋的樣子,工作也不好好幹了。後來我也威脅他們,如果不好好工作就要開除他們,但是這樣更沒有效果了,他們更不好好幹了。您說我能怎麼辦呢?”
查理聽了這位經理的話之後,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我知道了,你先去忙吧。”這時正好工人們該上夜班了,查理來到工廠車間,看到那裏有一個黑板。他走過去詢問身邊的工人:“今天白班的工人們生產了多少部電暖氣?”那位工人看了看他,說道:“9部。”查理聽完之後就在黑板上寫了個“9”字,便離開了。
夜班開始之後,工人們陸陸續續來到了車間,他們看到黑板上的“9”字都覺得很奇怪,紛紛問起是怎麼回事。那個告訴查理數字的人說:“今天老板來車間了,他問今天白班的工人們生產了幾部電暖氣,我告訴他是9部,他就在黑板上寫了個‘9’字。”
第二天清晨,查理來到了工廠的車間,看見黑板上那個“9”被人改成了“10”。這時正好上白班的工人們來了,看到黑板上的“10”便詢問是怎麼回事,得知情況後,白班的工人們心中都憋著一股勁,心裏想著:“你們不是10部嗎?我們就要比你們多一些。”
到了夜班的時候,黑板上的“10”變成了“11”,夜班的工人們也出於同樣的
心理,開始努力工作起來。就這樣,這家生產力低下的工廠終於擺脫了困境。我們常常遇到不論用什麼方法都無法讓對方服從的時候,這時可以考慮使用魄力法則,一開始就讓對方知道我們的目的,給他們以挑戰,這樣對方就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處境,從而明白自己該怎麼做。
很多實踐證明,這個法則比我們用盡軟硬兼施的方法更為有效。就像上麵那個小故事,查理聽了那位經理的話之後,沒有再用其他方法讓工人們努力工作,而是將白班和夜班的工人們分成兩組,讓他們互相競爭。
有一位心理學家就曾這樣說過:“直接向對方提出挑戰,往往可以激發起雙方的鬥誌。”
美國總統羅斯福當年隻是一名剛從古巴回國的義勇騎兵隊的小兵,他一回國就被人推舉出來競爭紐約州的州長,羅斯福心中很不自信。這時,反對黨發現了羅斯福不是紐約州的合法公民,便在選舉時將這件事說了出來。
羅斯福心中十分恐懼,想要趕緊退出選舉。這時,反對黨的科裏爾 ?普列特向羅斯福發起了正麵挑戰,他用輕蔑的語氣對羅斯福說:“剛從古巴回國的英雄原來是一個膽小的懦夫。”
羅斯福聽了他的話之後十分氣憤,便打消了退出競選的念頭,積極籌備競選活動,最後成功當選為紐約州的州長。這不但改變了羅斯福的命運,也改變了美國的命運。
普列特挑釁的話竟成就了羅斯福,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使用魄力法則可以激起對方的鬥誌,這個方法尤其適用於競爭意識強的男性。
不過,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使用這個法則,也要充分考慮自己所處的立場和215時機,不然也很有可能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1812年,法國侵俄戰爭失敗之後,普、英、俄等國組成了反法同盟軍,企圖反攻。與此同時,原本作為法國同盟軍的奧地利也有了解除同盟的意向,同時對法國提出種種威脅條件。
不過,態度強硬的拿破侖絲毫沒有表現出受到威脅和身陷四麵楚歌的恐懼,反而帶著強硬的態度在德累斯頓的馬爾哥和宮會見奧地利使者梅特涅。
一見到梅特涅,拿破侖就開門見山地對他說:“原來你們也想打仗。好吧,仗是有你們打的。我已經在包岑打敗了俄國,現在輪到你們了。你們願意這樣就這樣吧,維也納見。”
其實,拿破侖嘴上雖然說不怕奧地利跟法國打仗,但心底想的卻是以此來打消奧地利解除同盟的意願。
但是,聽到這話的梅特涅卻覺得拿破侖不可一世,他提醒拿破侖道:“和平與否取決於你,你必須把你的勢力縮小到合理的限度,否則,你就要在今後的鬥爭中垮台。”
此時,拿破侖果然沒有抑製住自己“不可一世”的本性,竟然忘了自己隻是想刺激一下梅特涅,更加強勢地說道:“任何聲音都嚇不倒我,無論你們的兵力有多麼強大,我都能製勝,而且,我每天都能收到奧地利軍隊方麵的情報。像我這樣的人,是不會在乎100萬人的性命的。”
梅特涅被拿破侖的話噎得說不出話來,拿破侖見勢又接著說:“我和一位公主結婚,是想把新的和舊的、中世紀的偏見和我這個世紀的製度融為一體。那是自己騙自己,現在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的寶座可能會因此而倒塌,不過,我要使這個世界埋在一片廢墟之中。”
這時,拿破侖終於發表完了自己的言論,便轉而緩和地拍著梅特涅的肩膀問:“好啦,你知道事情會怎麼樣?你不會對我開戰吧!”
令他沒想到的是,梅特涅說:“陛下,你完了。來時我已有這種預感,去時更是肯定無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