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博弈心理學30(3 / 3)

親朋們都聽出來了,華歆是不想收他們的禮物但又不想駁他們的麵子,不由得對華歆產生了敬意和愧疚感,於是吃完飯之後就各自取回了自己的禮物。

在這個小故事中,我們看出如果華歆一個一個地回絕對方的好意,那麼多人一定會讓他費盡口舌不說,還會傷害彼此的感情,弄得大家都很掃興。

所以華歆選擇委婉而巧妙的解釋,道出帶禮物上路的不合時宜,輕而易舉就讓大家自願取回了自己送的禮物,還對華歆更為敬佩。這就是委婉地說“不”的效果。

在我們的生活周圍,不懂得拒絕和說“不”的人太多太多。他們要麼害怕有損自己與對方的關係,要麼擔心失去自己的良好形象。

可是我們要明白的是,如果對方的要求確實讓你很為難,那麼勉為其難答應下來的事情也許會讓你損失更多。不過在拒絕對方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學會婉轉地向對方說“不”,這樣才能將傷害對方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總的來說,在拒絕他人時,有下列幾種方法可以讓他人欣然接受我們的拒絕。

1.盡量拖延,等對方激烈的情緒慢慢淡化後,再提出拒絕

某單位的一個工人向他們的科長提出了調換工種的要求,科長心中很清楚該工人的資曆和能力,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並沒有馬上就答複對方“不可能”這樣的話,而是對他說:“這個問題跟別的科室也是有關的,再說你想要調換工種還涉及好幾個人呢。這樣吧,我肯定不能馬上就解決你的問題,這周五廠領導開會我們討論一下吧。等有了結果,我再告訴你吧。”

科長這樣的回答讓對方明白,這是一件很麻煩的事,而且隻有“等待結果”和“不可以”兩種可能,目的是讓對方可以提前作好不能被調換的心理準備,又不至於把他的急切希望一下子澆滅。

2.麵對他人的要求要先承後轉,讓對方欣然接受自己的拒絕

王翰和林立兩個人是大學同學,經常同來同往,彼此相處得很不錯。但是畢業之後,林立成了上海的上班族,王翰在北京做起了買賣,兩人來往就很少了,感情也冷淡了不少。

有一天,林立突然打電話想向王翰借一些錢,王翰心裏犯了嘀咕:借吧,最近都沒有聯係,怕有風險;不借吧,又曾經是同學,似乎也不太好。

他思考了一會兒之後對林立說道:“兄弟在困難的時候能想起我,這是你信任我,但是因為我前一陣子剛還了外債,手頭上很緊,你要是急著要,我這邊也真是沒有辦法。要不你等我一段時間?等我手頭充裕了就借給你。”

林立因為是急需一筆錢,所以也就在感謝王翰的好心之後便找他人借錢去了。

有句俗話道出了拒絕借錢的微妙心理—人與人之間,一談錢就傷感情。但是一味地躲避恐怕會讓自己一直陷入錯綜複雜的債務糾紛當中。這就需要我們掌握拒絕借錢的方法—在對方因為某件事十分著急向你求助時,如果你確實沒有辦法幫助對方,就可以采用先承後轉的方式:先給對方精神上的安慰,再間接地拒絕對方。這樣可以減少對方被拒絕時的惱怒。

3.通過暗示來說“不”

有一天,小李安排好了工作行程之後,準備在上午結束與A公司的業務商談,然後下午專心應對B公司的事情。不料中午的時候,A公司的銷售部長走來邀請小李一起吃午飯。

小李向來和這位部長關係很好,而且深知對方也是自己的重要客戶,不好拒絕。可是他也了解這位部長是一個很健談的人,每次與他一起吃飯的時間都會持續很久,如果今天一起進餐的話,恐怕會影響下午的工作。

又不能直接拒絕,又要讓部長明白自己不想去,怎麼辦呢?

隻見機靈的小李聽到對方的邀請之後,便做出了有很急的事情要去做的樣子,語速也快了不少。那位部長看出了小李可能是有事情,便自覺地說:“既然你很忙,我們就改天再一起吃吧!”

很多時候,我們麵臨著不得不拒絕對方卻又很難將拒絕的話說出口的尷尬局麵,這時我們可以利用暗示的動作來拒絕對方的要求。就像小李這樣,用身體語言表達出自己很趕時間,對方自然不用多問也知道你必須拒絕自己。

4.利用對方的話來拒絕對方

小王從好友那裏借了一個攝影機,準備在公司組織的踏青活動中攝影留念用。

踏青的時候,同公司的小趙看到了小王的攝影機,便提出了想借走玩兩天的要求。小王急忙說:“這是朋友的,不是自己的。”可是小趙糾纏不放,說:“我不會弄壞的,用一天就還給你!”

小王知道小趙的秉性:看到熟人有好東西,一定會軟磨硬泡地借到手玩兩天。小王想了想,說道:“好吧,我可以借給你,但是你不要轉借給別人,可以嗎?”小趙高興地說:“我肯定能做到!”小王說:“真的能做到嗎?”小趙說:“肯定不失信,要是答應人家的事做不到那還算人嗎?”

小王說道:“那我就不能借給你了,因為我答應了別人一定不能轉借給他人用!”小趙聽完便愣住了,這件事也就這樣不了了之。

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利用對方的話來拒絕對方是一種很聰明的方法。

在生活中,如果對方的請求在我們的能力和時間允許的範圍內,我們都會很樂意地去幫助他人。但是當對方的要求超過了我們的能力或者與我們的時間安排有衝突,那我們就一定要對對方說“不”,這樣才能讓我們避免損失。在拒絕他人時,最好不要直截了當地說“不”,用以上婉轉的方法來拒絕對方,才能既不傷和氣也不讓自己蒙受損失。

心理學智慧

婉轉地拒絕對方可以既讓對方接受你的拒絕,又將對方被拒絕後的怒氣降到最低。這樣拒絕他人不會傷到彼此的和氣,同時也能讓自己的利益或權利不受到損害,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