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博弈心理學26(1 / 3)

5

幸福遞減定律: 尋找邊際幸福的最大化

有一對新婚夫婦蜜月過後開始感覺到生活的壓力,從前談戀愛時的甜蜜漸漸被生活中的瑣碎代替。妻子因為家中的錢不充裕而開始發愁:因為沒有足夠的錢就不能買新的家電,不能買更好吃的東西,不能買新的好看的衣服,等等。

丈夫則是一個很樂觀的人,看見妻子每日為這些事情悶悶不樂,便想辦法開導她。

有一天,丈夫的一個朋友生病了,他們去醫院看望他。那位朋友告訴他們:“醫生說我的病是因為工作過於拚命而導致的。我常常因為想要掙更多的錢而吃飯不規律,睡眠不充足。唉,早知道這樣,我就不那麼拚命了!”

他們安慰了那個朋友之後回到家,丈夫詢問妻子:“要是給你足夠的錢讓你像那個朋友一樣住進醫院,你願不願意?”妻子想了想,說:“我不願意!”

又過了幾天,丈夫和妻子一起在晚飯後出去散步,路過一幢很漂亮的別墅,裏麵走出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丈夫問妻子:“要是讓你住這樣的豪華別墅,但是你得變成和他一樣蒼老,你願意嗎?”妻子想都沒有想就說:“我才不願意呢!”

幾天後,他們住的小城裏發生了一起極其重大的搶劫銀行的案件,據說那幾個搶劫犯在搶了銀行上百萬元的鈔票後沒幾天便被抓捕歸案了,最後,這幾個犯人被判了重刑。

丈夫和妻子一同看了電視上法院判決的轉播,丈夫轉過頭問妻子:“如果給你100萬元讓你拿到錢之後就死掉,你願不願意?”妻子給了丈夫一個白眼後說道:“我怎麼可能會答應!別說100萬元了,就是一億元我也不願意!”丈夫笑了笑,說:“你看,我們還是很幸福的。我們擁有年輕的生命,擁有健康的身體,更重要

的是,我們還有可以創造財富的雙手。你還憂愁什麼呢?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擁有足夠的財富的!”

妻子聽了丈夫的話,心中豁然開朗,那些煩惱都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幸福其實很簡單,我們將生活中那些不必要的煩惱拋到腦後時,便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點點滴滴的幸福。

在心理學上,我們將人們從所獲得的事物中感受到滿足感和幸福感,並且會隨著所得到事物的增加而導致幸福感減少的定律叫做幸福遞減定律。

上麵的小故事中,妻子的幸福感隨著所擔憂的事情的增多而減少,產生悶悶不樂的情緒,而丈夫卻慢慢地借現實中的例子告訴了妻子:其實他們所擁有的很多。此時妻子也就想起了自己所擁有的那些讓自己感覺到幸福的事物。我們要將我們的幸福放大,要做到知足常樂,這樣才能使我們生活得更幸福。

經濟學家薛兆豐曾經這樣說過:“結婚契約就好像是‘終身批發的期貨合同’。簽了就得負責,哪怕你隻有25歲,到了52歲你依然還需要為這份合同負責任。”在婚姻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感受到彼此之間沒有什麼新鮮感了,那是因為在一起的時間太長了。

剛剛談戀愛時,甜甜蜜蜜的,結婚後沒多久就會感覺到生活實在乏味。就好像一個饑腸轆轆的人突然發現自己麵前有一籃子麵包,吃第一個麵包時感覺十分美味,覺得世界上沒有什麼比麵包更好吃了,流著口水吃第二個的時候還是覺得十分美味,當吃到第三個、第四個麵包時就覺得沒有剛才吃的好吃了,等到吃第五個麵包時會感覺麵包真的很難吃,再也不想吃了。為什麼隨著麵包越來越多,這個人卻越來越感覺不到幸福呢?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好比一個人原來很貧窮,拚命想要掙173錢,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錢更重要了。當他變成富翁之後,卻發現有錢也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他再也沒有當初想要掙錢時覺得有錢是最幸福的那種感受了。